2021年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言应用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应用研究室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59讲在221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丁石庆教授,题目为《语言资源保护虚实谈》。
应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讲座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30名专家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到现场学习,120余位线上聆听报告者分别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龙从军副研究员主持,尹蔚彬研究员评议,王锋副所长总结。
丁石庆教授首先结合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项目背景及推进现状,介绍了语言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任务目标以及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他还结合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的研究经验,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北方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的精进路径与实施策略。
丁石庆教授围绕务实、务虚、虚实结合三个方面,指出语言资源保护需结合理论与实践。他认为规范语言保护工程需要“务实”,前期实事求是,合理设计规划,联合不同学科、部门、单位,学政民三界结合,分头实施、分片管理,多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语言资源保护;
从“务虚”方面从理论建构和方法探索两个维度来阐释语言资源类型、评估以及保护机制,并综合学界研究语言资源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创建性地提出了“语言资源类型评估最简方案”,提出需要从指标体系、核心指标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制定不同语言资源类型的保护方法;
虚实并济方面从建构机制、搭建平台、学科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语言资源保护应是可持续的。
最后,丁石庆教授提出期望:语言资源保护及开发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人文关怀工程。参与各方应秉持工匠精神,拥有人文情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尹蔚彬研究员对讲座做了简要评议。随后线上线下分别进行了答疑互动环节,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位师生也在90多分钟中的讲座中收获满满,并明确了每一位学者肩负着保护语言资源的实践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