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领属结构”与“复元音(韵母)”类型,促进中国语言类型学研究
2022年11月25-27日,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主办,玉溪师范学院国际文化学院、文学院、濒危语言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羌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年会以“领属结构”研究 和“复元音(韵母)”研究为主要议题并兼顾其他语言现象。
玉溪师范学院会场代表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王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丹青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唐贤清教授,玉溪师范学院科技处柳德江副处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研究员出席会议。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部分参会代表线上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玉溪师范学院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杨春主持。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忱的欢迎。他介绍了玉溪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并希望在本次会议及与会专家学者的促进支持下,玉溪师范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中国语言类型的研究,把多民族语言的学术研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新的贡献。
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热烈祝贺本次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同时也向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送上诚挚的问候。他指出,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年会,在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民族语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他强调,各位学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并兼顾文化的多样性展现,既有世界眼光、又有民族立场,通过理论性与科学性的结合,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语言学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致辞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王锋研究员指出,云南是中国多样性语言文化的典型代表。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各民族语言在这里密切接触、深刻交融。对各民族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特色语言学的理论创新大有可为,语言类型学研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揭示中国各民族语言乃至世界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为构建中国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更大贡献。本次会议的参会青年学者占了较大比例,充分体现了学会平台的人才培养作用。他希望会议能对玉溪师范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王锋研究员致辞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丹青研究员对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克服困难,最终在线上举办会议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他指出,语言类型学在基本按照语种分割的语言学学科格局中,成为少数跨越语种隔阂,能够顺畅进行跨语种学术交流的领域,因而在事实上成为跟普通语言学性质上最接近的领域。语言类型学所发掘的新事实,所获得的新观察,所提炼的新观点,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关于人类语言的总体认识。另一方面,语言类型学又有着以务实见长的学术传统,扎根田野,专注事实,总体上是事实驱动型的学术。他指出领属关系反映的是人类认知中最普遍存在的现实关系之一,是各语言中优先进入形态句法库藏的语义范畴,因而备受类型学家的关注;关于复元音(韵母),他指出,中国境内的语言不同程度上都属于音节显赫的语言,不同语言在音节类型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复元音(韵母)的呈现形式,以及习得和感知的方式,他提出,希望看到复元音(韵母)的研究在音节的研究框架下得到深化,从而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境内语言音节类型的共性和差异的认识。因此领属结构和复元音(韵母)都是复杂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丹青研究员致辞
本次会议共有8位专家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并安排了8个分会场分别进行小组汇报,共有86篇报告参与小组讨论。与会学者以汉语、我国五大语系的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国外的泰语、土库曼语、努布里语、克伦语、班图语等语言为研究对象,围绕领属结构和复元音(韵母)展开了集中讨论,此外还涉及词汇语义等语法现象、留学生汉语习得以及语言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材料,揭示了不同的语言特点,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养分。会议有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旨报告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深圳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丹青研究员作了题为《文本标注的历史性跨跃与改进空间——以“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为例》的主旨发言。他的报告以实例展示了新型多行标注法带来的价值提升,并就与本届会议主题有关的领属标记问题进行展开。他指出,在以往的民族语言语料在语法结构的理解方面,标注翻译方法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他还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该丛书文本标注法的巨大进步及其学术价值,同时也提出实践中尚存的一些问题及可改进之处,如分词连写、上下位概念、标注统一等问题,为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接触语言学、语篇语言学等学科提供了高价值宝贵资料。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荻研究员作了题为《语言接触的深度:扎话的谱系地位》的主旨发言。他通过词汇语音比较和语言相似关系自动距离计算得出初步结论,指出西藏东南的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的扎话很可能是早期从当地僜人格曼语分化出来,后来又跟藏语深度接触,借入大量藏语文化词汇甚至基本词汇,因此,扎话目前实际呈现出一种词汇混合状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余金枝教授作了题为《苗瑶语的领属结构》的主旨发言。她认为修饰语后置是苗瑶语的固有语序,修饰语前置是汉语接触引发的创新。在领属、限定、描写3种语义关系中,领属性修饰语已经完成了修饰语前置的演变,而限定修饰语和描写性修饰语仍处于演变之中,是正在发生的演变。因此,苗瑶语的领属结构是概念关系模式,无专用的领属标记,领属标记的隐现不受可让渡和不可让渡的制约,领属标记兼有标记定语的功能。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四红教授作了题为《尼泊尔努布里语的形态句法概要》的主旨发言。他对努布里语的形态句法特征进行扼要介绍,主要包括构词方式、词类、语序和句式等。他指出,努布里语的构词方式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合成词包括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主要词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其中,名词有比较丰富的数、指称、性和格范畴,动词有比较丰富的体貌态系统,形容词有级范畴。此外,名词和动词均有通称和敬称的二分体系。该语言的基本语序为SOV,但也有各种变体。本文是国内学术界首次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语料,对努布里语进行本体研究的尝试,旨在丰富藏缅语族语言的本体研究成果。
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作了题为《汉语研究中的非汉语成分》的主旨发言。他的报告从非汉语研究在汉语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通过若干案例的研究指出了非汉语研究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与非汉语的对比,才能更好地认识汉语的特点。汉语有为数众多的亲属语言,汉藏语系语言约占我国语言总数的一半以上。许多与汉语具有亲属关系的民族语言中,保留了不少汉语的成分,因此,非汉语研究在汉语研究中有其可能性。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兵教授作了题为《瓦罕塔吉克语双元音的音系分析》的主旨发言。他认为,音系分析表明,瓦罕塔吉克语元音系统没有双元音;双元音是单元音分别与滑音/j/和/w/组合的语音形式,即jV,wV,Vj,Vw(V=单元音)。他指出,对元音系统的分析不仅考虑音段的语音特点和对比功能,而且考虑音段分布、音段线性配置、音节结构、重音分布以及音段在音系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音系分析结果有以下意义:(1)元音系统得以简化;(2)滑音分布具有完整性和对称性;(3)进一步支持关于音节结构和音节化过程的假设;(4)能够说明滑音和高元音的交替。滑音和高元音的交替有其音段结构基础。滑音和单元音的音段组合结构更加符合音系分析须得到内部证据支持的语法构建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李云兵研究员作了题为《五屯话的词汇形态及其句法表征》的主旨发言。他根据调查的语料,五屯话有18个后缀,不同的后缀与不同的动词、形容词构成不同的语义,表不同的语法范畴,但主要表体范畴或情态范畴。他认为,五屯话动词、形容词后附加词缀不是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而是表词汇意义的方式,属词汇形态,是语言混合的结果,五屯话词汇形态的句法表征是词汇形态取代句法形态的反映,这正是混合语所独有的认知特征。这种现象在世界语言中是极其罕见的。五屯话的词汇形态对混合语语法范畴的语义类型和词汇类型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国内外混合语的形成类型和混合特征的揭示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研究员作了题为《领属结构调查研究框架》的主旨发言。他从跨语言共时类型和历时类型视角讨论领属结构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提供一些相关参项,为研究该结构提供一些参考。他的发言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形式、领属(possessor)/所属(possessee)的编码类型以领属标记的隐现规律及其机制;(2)谓词性领属结构的形式、领属/所属的编码特征以及谓词的类型;(3)外部领属结构的形式、领属/所属的编码类型及其特征。
二、领属结构研究思路广泛
在领属结构方面,共有3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汇报。涉及国内汉藏语系的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侗台语族,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南亚语系的越芒语族和孟高棉语族等5个语系9个语族中的15种语言,以及国外的泰语。各位学者运用语言类型学的方法,围绕这些语言的内部领属结构即名词性领属结构和谓词性领属结构,从共时特征和历时演变以及跨语言对比等角度,对具体语言领属结构的结构特征、形态特征、语义类别、语法功能、语法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不少学者关注了不同语言领属结构的标记手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描写,探讨了领属标记的多重功能、来源与演变及其区域模式。此外,还有学者关注到领属结构与其他句法结构的关联。相关讨论为领属结构的描写和分析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
三、复元音(韵母)及其语音类型研究视角新
在复元音(韵母)及其语音类型方面,共有14位专家进行了汇报。研究涉及到汉藏语系的汉语、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南岛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的众多语言。各位学者采用实验语音、历史比较以及类型学等多种方法对元音(或韵母)、辅音(或声母)和声调等方面进行研究。汉语方言方面,主要涉及方言地理类型学(云南汉语方言元音地理类型研究)和方言音韵学(湖北通城方言遇摄字的语音层次、甘肃镇原方言的串调现象)两方面的研究;民族语方面主要涉及语音类型的研究(藏缅语附加特征元音、喉擦音声母的类型特征,罗平布依语复元音韵母的类型特征),历史比较(回辉话前喉塞音的来源,汉藏语复元音韵母的共时类型与历时发展,泰语部分二合元音的形成和演变),实验语音(基诺语巴卡话领属助词的实验研究,哈尼语木达话复辅音的声学特征)等三个方面;此外,还有学者就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音问题进行了研究(国际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体系,泰国留学生汉语二合元音习得问题)。这些研究针对性强,材料丰富,提供了复元音(韵母)研究的新视角。
四、词汇语义研究细致入微
在词汇语义方面,共有12位学者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涉及汉藏语系的汉语、藏缅语族和苗瑶语族,南亚语系的佤语,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等3个语系7个语族中的7种语言,报告围绕这些语言的词汇特征、词汇语义、借词等内容展开。词汇特征的研究从方言特色(晋语包头话切口词语特征和类型学特征)和类型学特征(滇北苗语词汇类型)两方面来展开;词汇语义的研究主要从具体词类(沈阳方言副词语义、藏缅语方位词虚实性、维吾尔语对偶词语义、滇西苗语名词生命度),具体词语(古彝文词义、佤语女性专指人称代词内涵),以及内部语义关系(蒙古语偏正式复合词语义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借词研究主要涉及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借词研究(辽西方言中的满语借词研究、新疆库车汉话的维吾尔语借词研究)。各位学者采用类型学、形态句法、形式句法、功能认知等研究框架对这些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研究材料翔实,理论基础扎实,分析具体、深入。
五、形态句法论文兼具宽度和深度
在形态句法方面,共有31位学者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涉及国内汉藏语系的汉语、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等3个语系5个语族中的12种语言,以及国外的克伦语、土库曼语和班图语等3种语言,报告内容涉及形态句法的多个方面。具体包括语法范畴中体范畴和格范畴研究;比较句及疑问句等句式研究;不同语言具体词语的多功能性等语法功能研究,多功能性的研究还涉及语法化的问题;定语等语法成分研究;古汉语特定结构及汉语方言的语法结构研究;否定词、趋向动词、语气助词、副动词等词类研究;前缀、类词缀及复合词生成机制等构词法研究;话题结构等语用结构研究;词缀、重叠等语法手段研究;语序特征的研究;语言演变研究,如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 的消失与残留问题。各位学者采用了类型学、形态句法、生成句法、功能认知、语法化等多种研究框架,这些研究对具体语言的各种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描写和分析,并探究了其来源,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会议闭幕式由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时遂营教授和玉溪师范学院濒危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杨艳教授主持。云南民族大学张会叶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蒋颖副教授,金陵科技学院邹雨橙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郑武羲副教授,大同大学王跟国副教授,湖北理工学院王建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李繁贵,云南大学侬常生博士分别对所在小组的报告情况作了交流汇报。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成龙研究员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及的语种众多,二是聚焦研究方法问题,三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四是体现语言类型学共性与多样性研究精神,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促进语言类型学研究的问题,以待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提供建议。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成龙研究员作会议总结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麦春萍教授代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的承办方致辞。她介绍了北方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并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明年到塞下江南欢聚,共同探讨语言类型学相关问题。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麦春萍教授致辞
玉溪师范学院副校长杨伟致闭幕辞,他对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筹办此次会议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感谢,他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促进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发展,推进我国各民族语言的研究,并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多到玉溪师范学院指导工作。
玉溪师范学院副校长杨伟致闭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