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66讲成功举办
作者:陈国玲 日期:2023-06-15 浏览次数:872

2023年6月1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语言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66讲。论坛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波教授作学术演讲,演讲题目为《上古汉语动词名物化的语义转喻模式》。论坛由语言中心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成龙研究员主持,语言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数十位专家学者、在读博士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洪波教授

 

洪波教授提出动词名物化是跨语言的共性问题,上古汉语动词名物化存在“自指”和“转指”两种情况。自指性名物化的指称对象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本身,转指性名物化的指称对象是跟动词语义密切相关的某种事物,是一种语义转喻。在形式上,自指性名物化不发生音变,转指性名物化会发生音变。“去声别义”的名物化功能都是转指。

洪波教授结合先秦典籍中“去声别义”现象以及跟去声相关的“同源词族”,分析了转指性名物化的两种语义模式:(A)V→N=所以V,此类为工具转喻模式;(B)V→N=所V成,此类为结果转喻模式,通过具体的“同源词族”辨析两种语义模式的若干小类。洪波教授认为,两类名物化的语义转喻模式可能存在衍生关系,即B类转喻模式是从A转喻模式衍生出来,并通过“度”“量”“数”“阵”“织”等例子加以论证。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学者纷纷发言,围绕演讲主题展开讨论。杨将领副研究员、木仕华研究员、龙从军研究员、陈国庆研究员、木再帕尔研究员等基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的动词名物化的案例与洪波讲授作了深入的讨论、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会人员合影

文章来源:原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