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胡坦
来自:中国
出生:1933--
籍贯:河北永年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个人基本信息:
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文专业,195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言学研究班,留校教学,任教授、副院长。后调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1979年在法国巴黎第12届国际汉藏语会议上宣读的《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是一篇较为全面的论述藏语声调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论文。利用大量的方言材料和历史材料阐明了藏语声调起源和分化的规律。他认为,公元7世纪时藏语尚无声调。当时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相当丰富,字音高低的变化只是一种伴随特征,不具备音位功能。后来随着音韵结构的演变和简化,一部分方言(康藏方言)产生了声调系统。分化的因素有:1,声母清浊对立的消失;2,前缀音的脱落;3,辅音韵尾的简化。而安多方言则保留了较多的复辅音和辅音韵尾,至今未产生声调的对立。这一现象对研究汉藏系声调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从事工作及专长:
藏汉语言比较研究
科研成果:
参加或独自编写的专著有:《语言学概论》(合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拉萨口语读本》(与罗秉芬合作,民族出版社1989年5月)、《汉藏语概论》(上下册,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西藏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星出版社1996年)、《中国藏学研究论文集》(英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发表论文有:《哈尼语元音的松紧》(载《中国语文》1964年第1期)、《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载《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藏语(拉萨话)声调试验》(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中国少数民族及其语言》(英文,载《美国中文教师协会学报》18卷第3期,1983年)、《拉萨藏语中几种动词句式的分析》(载《民族语文》1984年第1期)、《藏语的语素变异和语言的变迁》(载《民族语文》1984年第3期)、《论藏语比较句》(载《民族语文》1985年第5期)、《语言权利和语言政策》(英文,载《国际语言社会学杂志》第60期,1986年)、《藏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一些特征》(载《民族语文》1986年第6期)、《有声调藏语和无声调藏语之比较》(载《纪念西田龙雄60寿辰论文集》日本京都,1988年版)、《藏语中的随欲名和随立名》(载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藏学研究文选》)、《藏语动词的名词化》(载1991《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学报》)、《论藏语韵尾之隐现》(载1991《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学报》)、《藏语语法的类型特征》(载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藏学研究论丛》第4集)、《藏语历史变音的几种类型》(载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民族语文论文集》)、《国外藏语文法研究评述》(载《国外语言学》1993年第2期)、《拉萨藏语中的"是"字句》(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略谈规则与例外》(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4期)、《藏语中的名•动组合》(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藏缅语新论》)、《藏族语言文字的现状与展望》(载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1995年编印《两岸蒙古学藏学学术研讨会文集》)、《藏语时间词探源》(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从化学元素藏文命名看藏语音译术语的特点》(载《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7年第3期)、《藏语科技术语的创造与西藏现代化建设》(载《中国藏学》1998年第1期)、《藏语科技语的创制与标准化问题》(载《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8年第3期)、《藏语语序及其变异》(载王尧主编《贤者新宴》第一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3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