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华侃
研究领域----- 藏语
姓名: 华侃
来自:中国
出生:1934--
籍贯:江苏无锡市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研究生导师

所在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同年院系调整,部分专业并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1956年毕业于该校语文系安多藏语专业。现任职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兼西北民族大学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科研方向为藏语语言学。主讲“普通语言学”“汉藏语概论”“语言调查和研究”“藏语方言学”“藏语语言学史”等课程。1989年获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前曾任多届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

从事工作及专长: 藏语

科研成果: 主要成果:《藏汉词典》(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藏汉佛学词典》(合编),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佛学词典》(新编藏汉双解,合编),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安多藏语口语词典》,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语言学概论》(藏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合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藏语安多方言词汇》(合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主要论文有:《关于汉语成语的藏译》(《民族语文》1979年第4期);《安多藏语声母中的清浊音》(《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安多方言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的演变情况》(《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迭部藏语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两人合写,《甘肃民族研究》1982年第4期);《藏语中反义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安多藏语声母的几种特殊变化》(《民族语文》,1983年第3期);《甘南夏河、玛曲藏语中复辅音声母比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安多藏语(夏河话)中的同音词》(《民族语文》1985年第4期);《甘肃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甘肃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敦煌古藏文手卷藏译汉音〈乘法九九表〉的初步研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藏语安多方言内部语音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甘肃夏河地区藏族的丧葬习俗》(《藏学研究论丛》1989年第1辑);《藏语辞书述略》(《西藏研究》1990年第3期);《藏语语义关系简述》(藏文,《青海教育》1990年第4期);《少数民族语言学》(《甘肃社会科学概观》1992年);《藏语天祝话的语音特点及与藏文的对应关系》(两人合写,《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保安语中的藏语借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甘肃藏族地区中学的语言教学问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问题论文集》1993年);《土族语中的藏语借词》(《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1期);《西北民族学院民族语文教学科研机构简介》(《民族语文》1994年第5期);《藏语词义演变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藏文版,1994年第1期);《甘青地区藏语语音与英语语音辨析》(两人合写,《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藏语安多方言内部词汇的差异》(《藏语文研究》四川成都,1994年12月);《甘肃临夏汉语方言语法中的安多藏语现象》(三人合写,《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散论成语和谚语在汉藏英语中的趋同现象》(两人合写,《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藏语松潘话的音系和语音的历史演变》(《中国藏学》1997年第2期);《四十多年来藏语辞书的发展》(《辞书研究》1997年第4期);《安多方言的拉卜楞话》(英文,四人合写,《藏缅区域语言》[美国],1999年春季号);《建国五十年来藏文辞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两人合写,《中国藏学藏文版》1999年第3期);藏译佛典中佛教词语的译创(中国藏学,2000年第3期);《藏区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与语言学有关的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秋季号);《梵译藏佛教词语译创的几个问题》(两人合写,《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藏文版);《藏语双语辞书发展史略》(《双语词典研究论文集》2003年11月);《论藏语和汉语在历史音变中的一些相似现象》(《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3期);《藏语词汇与畜牧业文化刍议》(《安多研究》第2辑2006年5月);《对两部数学词典的翻译及专科词典编纂的几点看法》(两人合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一部展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评介东噶藏学大辞典》(《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