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黄树先
研究领域----- 汉藏比较语言学、汉语词汇训诂
姓名: 黄树先
来自:中国
出生:1961--
籍贯:湖北黄陂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个人基本信息: 1979年至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98 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分配到华中工学院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藏比较语言学、汉语词汇训诂的学习和研究。发表《从史实看汉缅语关系》、《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等学术论文80馀篇,出版《汉缅语比较研究》、《汉藏语论集》等学术著作多部。教授的课程主要有“比较语言学”、“古代汉语”、“中国语言学史”等。 1988年12月晋升为讲师,1994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6月晋升教授,2003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 2007年任《语言研究》主编。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7、8届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第6、7届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藏比较语言学、汉语词汇训诂

科研成果: 主要学术创新:(1).借助民族语文解决汉语文献中的疑难问题。前人多以汉语文献材料来研究汉语,视野难免局限,黄树先在汉藏语系这个大的背景下,对汉语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诗诂旁证》(《语言研究》1991年第2期)、《试论古代汉语前缀*A-》(《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等文章都属于这一类。(2)依托汉语及汉语文献,探讨缺乏文献的民族语文。汉藏语系语言大多缺少古老文献,根据汉语文献,可以探讨民族语文的早期形式。《古楚语释词》(《语言研究》1989年第2期)、《“茶”字探源》(《语言研究》1999年专刊),都是借助汉语文献来研究民族语文。(3)汉语、缅甸语的比较研究。博士论文《汉缅语比较研究》,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拿汉语跟缅甸语进行比较,找到两种语言的653对关系词,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形态等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认为汉语跟缅甸语的关系更为密切:两种语言既有发生学的关系,也有长期的接触关系。(4)三级比较法。所谓三级比较法就是依据被比较语言的语义,建立一个语义场;在这个语义场之下,再系联同族词;同族词里,拿单个的字词进行比较。论文集《汉语核心词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的文章,多是用这种方法对汉藏语系进行比较。(5)利用核心词研究汉藏语系语言。核心词是语言里最基本的词语,许多词语都是由这些词语派生出来的。黄树先拿国际通用的核心词对汉语以及亲属语言教学比较,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从核心词看汉缅语关系》(《语言科学》2005年第3期);《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广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新著《汉语身体词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拿核心词中的身体词对汉藏语系语言进行比较。(6)比较语义运用到历史语言学中。2007年,黄树先发表了《比较词义的几个问题》(《汉藏语学报》创刊号),提出了比较词义的研究模式。“比较词义”就是看语言中某一个核心概念,会有哪些共同的演变。我们运用“比较词义”目前主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研究汉语词义引申,系联同族词;解决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择词问题。近年发表的类似文章还有:《比较词义研究:薪柴与燃烧》(《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服饰名与身体部位名》(《民族语文》2009年第5期)。 已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跟少数民族语言有关的约20多篇:《汉文古籍中的藏缅语借词“吉量”》(1993)、《说“稻”》(1994)、《古代汉语文献中的藏缅语词拾零》(1994)、《汉语文献中的几个藏缅语词试释》(1995)、《夷语杂释》(1997)、《古文献中的汉藏语前缀*a-》(1997)年、《文献中的民族语文考释》(1998)、《略论民族语文中的*A-前缀》(1998)、《试论古代汉语前缀*A-》(2000)、《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2001)、《汉缅语音节结构问题》(2002)、《从史实看汉缅语关系》(2002)、《汉缅语长短元音比较》(2002)、《汉缅语形态比较研究》(2003)、《从核心词看汉缅语关系》(2005)、《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2006)、《汉语耕、元部语音关系初探》(2006)、《汉语文献中几个词的语言学解释》(2009)、《汉语及亲属语言的“日”与“首”》(2009)、《服饰名与身体部位名》)(2009)、《说“圆”》(2010)、《食物名探源》(2010)。 已出版专著:《汉缅语比较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3年);《汉藏语论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汉语核心词探索》(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汉语身体词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比较词 义探索》(巴蜀书社2012年)。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