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黄同元
来自:中国
出生:1929--
籍贯:重庆市
职称:副译审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译审
所在单位: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
个人基本信息:
1955年5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1956年6月-1957年3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1957年-1958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少数民族课本编译室工作;1958年8月-1961年8月在云南省民族出版社工作;1961年8月-1966年2月在云南省民族委员会民族语文编译室工作;1970年9月-1978年6月,先后在云南省思茅市、景东县、蒙自县草坝镇下放劳动;1978年返回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1987年重回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工作;1987年被评聘为少数民族语言副译审,1990年12月退休。
1955年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文系佤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民族语言调查队佤语组工作,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中心(其中包括耿马、镇康、双江、澜沧、孟连等自治县的佤语语音调查点)进行中国国内佤族语言实际调查,搜集整理了十多万字的佤族语言资料。回到昆明市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对比词汇、语法、语音之间的差异,集体编译油印本《卡瓦语言情况和文字问题》。1957年3月科学讨论会后,经少数民族代表讨论决定推行佤文扫盲和佤文进学校。随后被分配到云南省教育厅少数民族课本编译室工作,并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深入了解佤族小学佤语教育情况。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1957年底,与不懂汉字的佤族同志沈发昌合作, 根据全国小学教学大纲的精神,编译出了《佤文第一册小学课本》,经过反复多次修改后,于1959年9月出版了《佤文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
在编译佤文小学课本的前后,还编译出版了佤文《看图识字①》(1958年11月出版);《看图识字②》(1958年12月出版);《看铁牛》(1958年7月出版)等图书。1961年8月云南民族出版社编辑部全体编译人员划归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领导。
1962年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区完全小学试教《佤文第一册小学课本》。1963年在试教的基础上,对1959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出版的《佤文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进行了改编,1964年出版了新版的《佤文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在此期间还编译出版了佤文扫盲读物:《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毛主席到我们家做客》、《双跃进》等二十余本。这些书先后受到国内外佤语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在1964年新版的《佤文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将佤语的辅音按发音部位编排,便于学生学习,很受学生欢迎。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狄福乐(Diffloth)引用该课本编写出了佤语音位系统。
在美国出版的《藏缅区语言》丛刊第五卷第二号《佤语群语言》(THE WA LANGUAGES)一书中,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狄福乐援引了1958年至1964年出版的《佤文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毛主席到我们家做客》、《双跃进》、《看铁牛》等八种读物,他对这些读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书中说:“我非常感谢佛罗斯先生让我复制那些小册子。那些小册子中清楚明确的标写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黄同元收集、整理和翻译的佤族民间传说《一只好胜的老虎》发表于云南省《边疆文艺》杂志(1958年第二期)。该文章曾被多种全国或地方编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选》所选用。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高等文科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五分册也选用了该文章。
1994年编写了《佤语研究》(上卷)一书,第一节 佤语概述(与王敬骝合作完成);第十二节 佤语的数词、量词和数量词组。此外佤语的数词、量词和数量词组一文还发表在《云南民族语文》杂志1991年12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