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白碧波
研究领域----- 哈尼语言文化
姓名: 白碧波
来自:中国
出生:1955--
籍贯: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玉溪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后在红河州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1992年-1994年在云南民族大学进行哈尼文教学。1990年以来,曾多次到泰国西北大学、阿卡农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1996年9月至1997年6月应邀到波兰波兹南东方语言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主讲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1997年7月至1998年10月,到美国俄勒冈大学进修语言学。1999年以来,曾3次到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语言学系进行学术访问。一直从事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跨境语言和濒危语言文字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 2001年玉溪师范学院成立民族研究所,白碧波主持研究所科研工作。2002年主持省厅项目《玉溪辖区的哈尼语言文化研究》,2004年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民族杂居区的语言关系研究》,省厅重点项目《哈尼语话语分析》。2008年参与完成戴庆厦教授主持的我国语言国情调查《元江县羊街乡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09年、2010年两次赴老挝和泰国进行踩点并参与申报跨境语言调查报告及前期调研工作,参与完成了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主持的国家“985”跨境语言研究课题《泰国阿卡语研究》、《泰国万伟乡阿卡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澜沧拉祜族语言使用现状》、《泰国清莱拉祜族及其语言使用现状》等课题。2010年主编《母语的消失与存留》(民族出版社,2011),出版专著《元江县因远镇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商务印书馆,2010)、《撒都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2010年参与主持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云南濒危撒都语言文化记录”。 多年来白碧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开展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举办了三届“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期“哈尼文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哈尼文记录翻译人员,实现了绿春县城政府机关、商店、学校等双语文(哈、汉)名称标识挂牌,推动了哈尼文保护与维持。其中,《哈尼语教程》、《哈尼语/英语词典》(哈尼文/英文,伦敦出版),《哈尼文化概要》、《哈尼族民间故事》(英文版,泰国百莲花出版社)等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他主持收集整理的《哈尼古歌佳句选》、《哈尼文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等已被高校或哈尼文培训中作为教材使用,2002-2005年被评玉溪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2011年为“云南濒危语言记录与研究”创新团队的学术主持人。

从事工作及专长: 哈尼语言文化

科研成果: 2002年主持省厅项目《玉溪辖区的哈尼语言文化研究》,2004年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民族杂居区的语言关系研究》,省厅重点项目《哈尼语话语分析》。2008年参与完成戴庆厦教授主持的我国语言国情调查《元江县羊街乡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09年、2010年两次赴老挝和泰国进行踩点并参与申报跨境语言调查报告及前期调研工作,参与完成了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主持的国家“985”跨境语言研究课题《泰国阿卡语研究》、《泰国万伟乡阿卡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澜沧拉祜族语言使用现状》、《泰国清莱拉祜族及其语言使用现状》等课题。2010年主编《母语的消失与存留》(民族出版社,2011),出版专著《元江县因远镇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商务印书馆,2010)、《撒都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