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白音朝克图
来自:中国
出生:1934--
籍贯:内蒙古哲里木盟(现在的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研究生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和蒙古语文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55年保送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文专业专科班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本校历史系工作。1957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学习,在本科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语言(含方言)调查和教材编写等实践。196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本系蒙古语言专业研究生,于1965年9月毕业后留本校,在蒙古语言文学系和蒙古语文研究所任教学科研工作。在职期间,任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教授,研究生指导教师,并长期兼任校系党务行政职务,享受全国教育系统(普通高校)劳动模范待遇。
在教学方面,除指导研究生工作外,担任“方言学概论”(含蒙古语方言学部分内容)、“蒙古语方言及其研究”、“蒙古语语音及其研究”、“现代蒙古语”、“普通语音学”和“蒙古语语音研究”(专题课)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学术交流方面,1987~2004年间,共4次参加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分别宣读了《蒙古语的词重音》、《科尔沁土语的一些特殊词》、《科尔沁土语中词义有特点的一些词》、《蒙古语词的结构类型》等论文进行学术交流。于2002年,赴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参加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古学•佛学•藏学研究院(所)举行的“中亚世界”(主题)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科尔沁土语的名词(静词)》一文,进行了学术交流。
从事工作及专长:
蒙古语言
科研成果:
科研方面,1965~1976年(1966~1972年停止编写工作)间,参加《蒙汉词典》(1976)的编纂工作。1996~1998年间,参加“蒙古语方言调查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九五”重点研究项目),承担完成了其子项目《科尔沁土语调查研究报告》。1998~2002年间,参加“蒙古语基础方言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承担完成了其子项目《科尔沁土语研究》。1998~2003年间,参加《蒙古学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及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研究项目)的编纂工作,承担完成部分框架条目的制定和部分条目的撰写工作。著有《科尔沁土语研究》(2002)、《方言学》(2007)等专著,并撰写发表数十篇有新见解新观点的论文。蒙古语语音方面的论文有《现代蒙古语语音系统》(1978)、《论蒙古语元音“i”》(1981)、《关于书面语词的非第一音节圆唇元音》(1981)、《关于蒙古语元音的阳性和阴性问题》(1982)、《关于蒙古语的词重音》(1987)、《关于蒙古语研究中的“中性”之说》(2005)等。蒙古语语法方面的论文有《关于蒙古语的“名动词”之说》(1993)、《论蒙古语的几种特殊词类》(1993)、《关于蒙古语中被认为“状态副词”的部分词》(1994)、《论蒙古语的词的结构类型》(2005)等。蒙古语方言有关的论文有《巴林、察哈尔两个土语的前化元音》(1962)、《关于科尔沁土语的“时间格”》(1981)、《蒙古语方言研究概述》(1990)、《关于科尔沁土语的一些特殊词》(1994)、《关于科尔沁土语的与名词有关的个别附加成分》(1993)、《关于中国蒙古语的方言划分问题》(1994)、《科尔沁土语的语音系统》(2001)、《科尔沁土语语音和标准音音系比较》(2007)等。另外还有《关于蒙古语族语言的划分问题》(2000)、《元音和谐律的某些问题》(1981)、《关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地结合问题》(1997)、《简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2007)和《关于国际音标》(2006)等与蒙古语族语言研究、教学、学科建设和普通语音学有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