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卿
研究领域-----
汉语言文字学、彝语言文字学、汉字应用与规范、汉语方言等
姓名:
孔祥卿
来自:中国
出生:1966--
籍贯:河北辛集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语言文字学、彝语言文字学、汉字应用与规范、汉语方言等
科研成果:
发表的论文有《撒尼彝语60年的音变》,《彝文规范的前景》,《历史比较法在彝文研究中的应用》,《彝语“哎哺”与汉语“阴阳”》,《韩国语不同来源的词语在义类上的分布》,《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彝文现状与战国时期汉字状况之比较》,《汉语长度单位词的来源》,《辛集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与轻声》,《说文小篆形声字形符声符位置的分布规律》等,出版《彝文的源流》,《汉字学通论》,《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等著作。
《彝文的源流》一书2009年获“汉藏语言学奖”二等奖。该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结论都有创新之处。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的概念,并探讨了共同彝文到方言彝文的发展演变规律。方法上首次把历史比较法引入彝文研究,通过今天各地方言彝文形音义的综合比较,上溯共同彝文,成功地勾勒出了180个共同彝字的发展脉络。对方言彝文比较的结果,得出方言彝文存在文字系统和类型差异的结论,补充了普通文字学的内容,为文字的发展演进提供了新的类型和例证。对彝文统一规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对彝文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前瞻性的规划,提出了崭新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一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汉字和彝文起源的比较,二、汉字与彝文类型的比较,三、汉字和彝文构造方式的比较,四、汉字与彝文系统性的比较,五、汉字和彝文历史发展的比较。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汉字和彝文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具有开创性。对于汉字和彝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比较,发现汉字和彝文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过程极为相似,早期文字的类型和构造方法也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文字的使用范围、文字的功能不同,两种文字的发展速度很不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字系统化的程度和方式非常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文字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主要由社会外部因素所制约的结论。在文字发展规律方面补充了普通文字学的理论,对汉字的发展历史给出了新的解释,对彝文的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判定。文中还对汉字和彝文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为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提供了依据,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学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