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李方桂
研究领域----- 美洲印地安语、藏语、泰语和侗台语族各语言和方言及台湾少数民族的语言等
姓名: 李方桂
来自:中国
出生:1902—1987
籍贯:山西昔阳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美国夏威夷大学

个人基本信息: 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医预科,1924年赴美密歇根大学深造,后转语言学系,毕业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在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的指导下研究美洲印地安语,先后获得硕士和语言学博士学位。李方桂早年研究美洲印地安语,发表了十来篇论文。在藏语方面也有研究,最主要成果是1955年发表的《唐蕃会盟碑的研究》,另一篇是研究敦煌发现的一卷汉藏词汇。在侗台语研究方面,李方桂是侗台语研究的先驱,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就开始调查研究泰语和侗台语族各语言和方言,估计约有20种以上。在1940年以后,陆续完成了《龙州土语》、《武鸣壮语》和《莫话记略》。

从事工作及专长: 美洲印地安语、藏语、泰语和侗台语族各语言和方言及台湾少数民族的语言等

科研成果: 已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他根据大量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把台语分为三组:北部组包括:(1)武鸣;(2)迁江、册亨、凌云、西林、田州;(3)剥隘;中部组包括:(1)土、侬、龙州;(2)天保;(3)永淳;西南组包括:(1)泰语、寮语;黑傣;(2)吕、白傣、阿含。简单地说,北部组相当于布依语、壮语北部方言;中部组相当于壮语南部方言和岱;西南组包括泰、老挝、傣。他的《台语比较手册》(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hai,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77) 是他集研究台语的大成之作。在这巨著里,他构拟了原始台语的声类、韵类和调类。在研究汉语方面,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的第一篇讨论古汉语音韵的文章是《切韵a 的来源》(1931),随后又发表两篇汉语音韵学文章。在研究汉语方言方面,他调查了海南的琼崖方言,提出海南话有“吸气音”(即带喉塞的浊塞音),以后还调查过江西方言。利用对汉语和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他于1971年发表了《上古音研究》一文。此外,还对台湾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过调查研究,他的《邵语记略》(Notes on The Thao Language,1955)是继日本人之后,第一篇研究高山族语言的论文。李方桂已发表有关侗台语研究的专著有《龙州土语》(《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单刊》,甲种之16,1940年)、《莫话记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单刊》甲种之20,1943年)、《武鸣壮语》(《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19,1956年)和《台语比较手册》。用英文发表的单篇论文已由有关学者翻译成汉文出版。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