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敬忠
来自:中国
出生:1933-
籍贯:广西邕宁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个人基本信息:
5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及创制文字工作。后在高等院校从事语言教学研究工作30多年,主讲过《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基础知识》等课程,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3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培养了不少人才,语言科学研究亦成绩卓著。其所著《语言演变论》不仅发现2000多年前杨雄《方言》中,有许多语词至今是一些少数民族语言里仍然使用的活语词,从而进一步深入考察《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里的五、六万汉字中,有不少《诗经》、《尔雅》到浩如烟海的各种古籍字里行间都从未作为句子成员使用过,而仅被当作“汉字”打入“冷宫”,它们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语的汉字译音词(字)。而且提出了汉语并不是孤立的语种,而是有一个由粤、闽、吴和汉语普通话等语言共同组成“汉语语族”的新观点,还根据我国丰富的语言事实,提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语言的融合,完全可以产生新的第三种语言”的新观点、新理论,突破了斯大林认为“不可能产生什么新的第三种语言”传统的语言融合观。在研究方法上,主张把汉语同少数民族语言紧密结合起来。
近期新作《濮与中华民族》,以大量的历史语言资料,证实古濮(百)越先民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古代民族,并破解了为什么叫“夏”和“华夏”等许多千古之谜。由于科研成果有许多独到见解,80年代以后,除了港、澳和国内的一些大学,还先后应邀赴美、日、意和澳洲等一些著名学府做访问学者,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从事工作及专长: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在3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培养了不少人才,语言科学研究亦成绩卓著。其所著《语言演变论》不仅发现2000多年前杨雄《方言》中,有许多语词至今是一些少数民族语言里仍然使用的活语词,从而进一步深入考察《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里的五、六万汉字中,有不少《诗经》、《尔雅》到浩如烟海的各种古籍字里行间都从未作为句子成员使用过,而仅被当作“汉字”打入“冷宫”,它们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语的汉字译音词(字)。而且提出了汉语并不是孤立的语种,而是有一个由粤、闽、吴和汉语普通话等语言共同组成“汉语语族”的新观点,还根据我国丰富的语言事实,提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语言的融合,完全可以产生新的第三种语言”的新观点、新理论,突破了斯大林认为“不可能产生什么新的第三种语言”传统的语言融合观。在研究方法上,主张把汉语同少数民族语言紧密结合起来。
近期新作《濮与中华民族》,以大量的历史语言资料,证实古濮(百)越先民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古代民族,并破解了为什么叫“夏”和“华夏”等许多千古之谜。由于科研成果有许多独到见解,80年代以后,除了港、澳和国内的一些大学,还先后应邀赴美、日、意和澳洲等一些著名学府做访问学者,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