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秀清
来自:中国
出生:1917-1985
籍贯:广东顺德
职称:副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35年北平中国大学哲教系就读,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南迁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及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育系继续深造。毕业后1940年和陈士林结婚,并在昆明市立中学、宜良省立中学和天祥私立中学等校任高中文史教师七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员回到北平居家数年,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工作,后与丈夫陈士林一起调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于1951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川康工作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扫盲、调查、编写教材,推广新彝文等科研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59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彝语的调查研究,为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深入发展做了大量的 工作,撰写了一批学术著作和论文。1982年定为副研究员。1985年10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68岁。抗日战争时期,她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救国活动。上高中时就参加了“晨呼队”, 在北平上大学时又参加了学生抗日团体“民族先锋队”。她还多次积极参加了“12。9”学生抗日爱国游行等救亡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李秀清主动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妇女社会工作,拥护新政府的领导。1951年她毅然放弃了北京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爱人一道携全家,远赴原西康省彝族地区,多年奔波在峨边、昭觉、雷波、美姑、会理、越西、普雄、布拖、西昌等彝族聚居的县镇乡村,收集彝语方言词汇、记录方言发音、大量编写各种教材、推广新创造的彝语拼音文字,培养地方民族干部和师资,工作受到了彝族同胞的欢迎和肯定。1961年才携全家回北京。多次与丈夫一起再次回到四川、云南、贵州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完成调查研究和编译审稿工作。在多年的彝语研究生涯中,她参与完成了若干彝语研究的重要著作,如《彝语简志》和《汉彝词典》,发表了论文多篇。对于她参与编写多年的《彝汉四音格词典》一直坚持到去世前还念念不忘。她为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事工作及专长:
彝语
科研成果:
李秀清的主要著作有:(1)参加《彝汉对照常用字表》编译注释;(2)《彝译中国共产党简史》集体译注;(3)《凉山彝语的使动范畴》,载《中国语文》,与陈士林、边仕明、罗洪瓦苦合著;(4)《彝语“教经”译注》,与陈士林,边仕明合著1962年清稿本;(5)《彝语简志》,与陈士林,边仕明合著,民族出版社1985年;(6)《汉彝词汇》与陈士林,边仕明合著;(7)《汉彝词典》与陈士林,边仕明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79年;(8)《彝汉四音格词典》与陈士林,谢志礼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9)《凉山彝族格言谚语译注》,四川民族出版社。主要论文:《凉山彝语的格言谚语》、《彝语的事物数量词和成双事物的定量词》、《彝语概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