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李作应
研究领域----- 壮文
姓名: 李作应
来自:中国
出生:1932-
籍贯:广西扶绥县
职称:高级讲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高级讲师

所在单位: 广西语委研究室

个人基本信息: 1956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壮文班。高级讲师。历任广西语委研究室民间文艺研究组长、广西壮文报记者、南宁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团委书记,左江华侨农场党委书记,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中专教务处主任、《中华人物辞海》特邀顾问编委。在文艺组工作时曾参与采写反映右江革命的电影脚本,参与编译出版《壮族民歌选》、《壮族民间故事集》。收集整理民间故事《财主与家奴》、《壮族民歌》、《童谣》。撰写《壮文的实用价值》(壮文)和壮族师公戏的《我的一点看法》。到广西壮文学校后,从事教务工作和壮汉翻译的教学与研究,编写壮文中专班翻译教材《翻译》和教参《翻译理论》二书。撰写《关于翻译借词》、《壮文翻译的可能性》、《诗歌翻译琐谈》、《统摄原意、另铸新辞》、《翻译用词要准确》、《‘母亲的回忆’翻译的得与失》等论文。其中有的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金奖和“国际优秀作品“,有的在国内被评为特等奖、一、二等奖。1985年以后,三次应邀出席全国民语翻译学术讨论会。1994年为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两会)担任民语翻译工作。1998年和美国朋友白丽珠(Milliken•Margaret,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社会语言学博士、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社会语言学主管)合作,下乡采风,编译《老人讲古》壮族民间故事一集,用壮、汉、英三种文字对照,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完成《广西壮校光辉五十年》初稿。曾与吕瑞堂等合译《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由汉文译成壮文)。还有诗作《剑麻》、散文《可爱的官心》和格言等系列作品。 1986年获自治区推广壮文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授予“优秀翻译工作者”荣誉证书;2004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年会上作品评为二等奖,授予个人“优秀作家”代表证书;2006年中国纪实文学等单位评给优秀格言创作奖,并授予“当代文学之星”荣誉称号;2004年共和国改革英模评审委员会授予改革英雄荣誉金奖。2005年,由国务院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民委等八个部门组成的中国纪录年鉴委会和中国纪录证书鉴证委员会授予“华夏精英”金奖。2007年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专家学者协会联合授予“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从事工作及专长: 壮文

科研成果: 在文艺组工作时曾参与采写反映右江革命的电影脚本,参与编译出版《壮族民歌选》、《壮族民间故事集》。收集整理民间故事《财主与家奴》、《壮族民歌》、《童谣》。撰写《壮文的实用价值》(壮文)和壮族师公戏的《我的一点看法》。到广西壮文学校后,从事教务工作和壮汉翻译的教学与研究,编写壮文中专班翻译教材《翻译》和教参《翻译理论》二书。撰写《关于翻译借词》、《壮文翻译的可能性》、《诗歌翻译琐谈》、《统摄原意、另铸新辞》、《翻译用词要准确》、《‘母亲的回忆’翻译的得与失》等论文。其中有的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金奖和“国际优秀作品“,有的在国内被评为特等奖、一、二等奖。1985年以后,三次应邀出席全国民语翻译学术讨论会。1994年为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两会)担任民语翻译工作。1998年和美国朋友白丽珠(Milliken•Margaret,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社会语言学博士、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社会语言学主管)合作,下乡采风,编译《老人讲古》壮族民间故事一集,用壮、汉、英三种文字对照,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完成《广西壮校光辉五十年》初稿。曾与吕瑞堂等合译《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由汉文译成壮文)。还有诗作《剑麻》、散文《可爱的官心》和格言等系列作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