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梁敏
研究领域----- 少数民族语言
姓名: 梁敏
来自:中国
出生:1926--
籍贯:广西南宁市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47年就读于国立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前身)英语系,1949年毕业,任中学教师。195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华中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为北大培养研究生。 1954年随袁家骅、罗季光、王均教授调查壮语方言,在此期间,曾任广西壮文学校语法教员并参加语法组工作。1956年在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调查壮语方言,后又被派至海南参加第一工作队海南分队,临时支援黎语方言的调查。与陆雄、王德礼、王積理组成一小组到岛北临高、澄迈、琼山、海口郊区和昌感等地对临高话和村话进行初步调查。 1959年后编写《毛难语简志》和《侗语简志》。1977年为了修改《壮语调查报告》,壮语组人员到广西补充、核对材料。随后又到隆林各族自治县调查一种系属未定的新语言——俫话。此前有人认为它是苗瑶语族或侗台语族的一种语言,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布央语或仡佬语。经调查发现俫语有不少词跟高棉等南亚语言相同。在俫语和高棉语、佤语、越南语、壮语、泰语、侗语、水语、仡佬语、苗语、瑶语、印度尼西亚语、回辉话、汉语之间作200个基本词的异同比较中,发现俫语跟南亚语系中的高棉语、佤语、越南语三种语言相同的最多,达到29% ,而跟侗台语族壮、泰、侗、水四种语言相同的只占8.5%,故可以认为俫语属南亚语系。当《关于俫语的系属问题》,(英文版和中文版)发表之后,外国的语言学者,如白保罗和南亚语言专家迪弗洛司等都表示同意这个观点。 参加傣语组调查傣语方言,沿着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一带和景董、新平县等地,调查了一些地方的傣语以及傣族的历史、人文情况。经过这次傣语普查,对云南的傣语以及周边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的语言、人文、历史等都有较多的了解。 除了所里原定的任务外,还受广东省民、语委之约到连山县调查壮语和到怀集县识别一种未知的语言——标话。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确定连山壮语是壮语北部方言的一个土语,怀集标语是壮侗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并随后出版了《标话研究》一书。后来利用机会调查了拉基语、普标语和布央语,并把这几种语言的情况作了初步的研究,写了《拉基语》、《普标语》、《布央语》几篇简介和题为《仡央语群的系属问题》的文章作为参加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阿灵顿分校召开的23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的与会论文。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已出版的专著有:《壮语语法条例》、《壮语语法概述》、《壮汉语法初步比较》、《壮语方言语法比较》、《壮语构词法》、《武鸣壮语语法》。另外还有《壮语语法纲要》(油印本)以上均系集体成果。《壮语及壮汉人民怎样互学语言》(与王均、覃国生合作)、《侗语简志》、《毛南语简志》、《侗台语族概论》(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优秀科学著作二等奖)、《壮语方言研究》(六人合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优秀科学著作一等奖,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学著作二等奖)、《临高语研究》(与张均如合作)、《标话研究》(与张均如合作)、《普标语研究》(与张均如、李云兵合作)。 已发表论文:《侗语概况》、《临高话简介》、《临高人--百粤子孙的一支》、《壮语的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壮语形容词、名词、动词后附音节的研究》、《检骨葬--壮族的主要葬制》、《壮侗语族量词的产生和发展》、《俫语概况》、《俫语元音的长短》、《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词序》、《我国壮侗语言研究概况》、《关于俫语的系属问题》(英文,中文)、《两代人之间的语音变化》(英文)、《侗泰诸族的源流》、《谈谈壮文方案》、《从饮食文化看壮侗诸族的亲缘关系》、《壮侗诸语言表示领属关系的方式及其演变过程》、《黄道婆究竟向谁学艺?》、《拉基语》(英文,中文)、《布央语》(英文)、《仡央语群的系属问题》(英文,中文)、《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张均如、毛宗武、王辅世合作)、《壮侗语族语言分布图》(王均、周耀文、张均如合作)、《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孙宏开、毛宗武合作)、《海南岛民族语言分布图》(张均如、欧阳觉亚、郑贻青合作)、《广西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综合分布图》(少数民族语言部分,张均如合作)、《广西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中、英文,张均如合作)、《中国语言分布地图集》中的几幅地图和说明,本地图集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项目一等奖)、《壮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一书中的一篇)、《侗台语族送气清塞音声母的产生和发展》(英文、中文,张均如合作)、《原始侗台语构拟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广西平话》(与张均如合作)、《论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及壮族的形成》、《广西平话概论》(与张均如合作)、《对<左江史画研究的重大突破>一文的质疑》、《对语言接触和相互影响的一些看法》、《从汉台语言的数词是否同源说起》(与张均如合作)、《桂北平话语音演变的一些遗迹》(与张均如合作)、《再论侗台语族送气音声母的产生和发展》(与张均如合作)、《侗台语言的系属和有关民族的源流》(与张均如合作)、《侗台语族》、《临高语》、《侗语》、《毛南语》、《拉基语》(前5篇收入《中国的语言》一书);《关于水族族源和水书形成之我见》(与张均如合作)。此外还撰写了《广西融安县百姓话的音系和词汇》(与张均如合作)、《广西灵川县土话的音系和词汇》(与张均如合作)、《从方言词的异同看白话和平话是否同属一个方言》等文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