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刘援朝
来自:中国
出生:1951--
籍贯:北京
职称:副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语言研究室
个人基本信息:
1964年进入北京22中学读初中,1968年底随学校毕业生赴内蒙古插队,八年后返回北京。1979年通过考试进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工作。1985年秋,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民族语言专业读研究生,师从王辅世先生学习苗瑶语。1987年夏毕业,随即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学习、工作。2001年调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语言研究室工作。职称副研究员。从很早的时候起,刘援朝就对语言和民族问题发生了兴趣。文革期间,他阅读了馆藏的多种语言学、汉语、民族问题以及亚非国家民族志。罗常培和王均先生合著的《普通语音学纲要》对学习和研究民族语言有非常大的帮助。插队期间,调查了当地的汉语方言,仿照《昌黎方言志》的样子写出了一份当地方言的调查报告,也分析了一些语法现象。以后又陆续写过一些文章,如日语汉字词(汉日语)的研究等。在研究生期间,写过一篇《谚文旁点中所见的近代汉语声调》,该文主要依据日本河野六郎先生对朝鲜古谚文旁点的研究生发出对近代汉语声调调值的考证,此文直到1993年才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上发表。在此期间,还在1985年北京语言学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百七十年来北京话清入上声字调类的改变》,根据《京音字汇》和《镜花缘》等书有关北京语音的词条和论述,研究了100多年来北京话入声字的变化趋势。
从研究生院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工作对象仍主要是少数民族,由于专业变换,做的多为民族地区调查和撰写社会分析的文章,比较多的是回族社区研究,此外也有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报告。
2001年回到民族所后,选择壮侗语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对象。在壮侗语中,先研究黎语。2002年底申请了一个黎语方言(加茂话)的研究课题。在此期间陆续写成了几篇研究黎语的文章,也写成了一篇苗瑶语和吴方言关系的文章。此外还有做些社会学和语言学关系(不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题目想法,写了几篇尚未发表的文稿。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已发表的著作:《电脑的多文种支持技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字问题》、《贵州安顺大山脚苗话声韵母的演变》、《一百七十年来北京话清入上声字调类的改变》、《北京话和四周方言四声调值的比较》、《紫云界牌苗语的语音特征及其方言归属》、《威宁苗语古声调构拟》、《近十一年来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述评》、《谚文傍点中所见的近代汉语声调》、《族际交往的社会语言环境》、《同异之争: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吴方言与苗瑶语》、《壮侗语先喉塞声母b/d分布与扩散》、《黎语方言声调的对应问题》、《黎语方言的语音交替现象》、《贵州安顺大山脚苗话的语音系统及方言归属》、《加茂话ke的语法化》、《日汉对音方法小议》。另外,在民族研究方面的有:《阿拉善盟牧区的聚落形态与人口分布》、《临夏伊斯兰教农村社区的社会组织:广河县庄禾集调查》、《回族人口形势分析》、《牧区农业化过程中的聚落组织》、《苗巫与苗族传统社会》、《家族组织与农村社会:甘肃省康乐县那尼头村调查》、《物质生活与社会变迁:昆明郊区苗民生活的人类学考察》、《云南丽江县普米族的亲属制度与婚姻》、《历史与现实:阿拉善盟的汉族与蒙古族》《云南元江县白族的亲属组织》、《社会学的发展、分化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