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常培
研究领域-----
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
姓名:
罗常培
来自:中国
出生:1899—1958
籍贯:北京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19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接着在哲学系读了两年。以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任北京第一中学校长。1923年任西北大学教授,开始讲授汉语音韵学。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讲授音韵学课程。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除致力于音韵学问题研究外还调查现代汉语方言。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6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1945年至1948年先后在美国朴茂纳大学和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教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1948年秋回国,仍在北京教书,兼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建国后,1949年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1952年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委员,1952年《中国语文》创刊后一直担任编辑委员,后担任总编辑职务。1954年和1958年相继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罗常培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学术成就卓著,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汉语方言研究方面,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我国民族语文的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为培养民族语文队伍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事工作及专长:
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
科研成果:
建国前,他亲自调查和研究了云南的白、傣、独龙、怒、傈僳、纳西、苗等语言,发表有《莲山摆彝语文初探》、《贡山俅语初探》;在民族古文字方面有《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八思巴字和古代官话》、《蒙古字韵》。建国初期他先撰写了《国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和文字情况》一文,后不断发表文章强调研究民族语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加强研究少数民族语文,为提高各民族文化而努力》、《为帮助兄弟民族创立文字而努力》、《遵照政务会议的指示,展开帮助尚无文字各民族创立文字的工作》等,不但做了许多舆论工作,还做了大量组织和培养干部的工作。
在汉语研究和语言学方面也有许多重要论著,如:《普通语音学纲要》、《语言与文化》、《音韵学导论》、《唐五代西北方音》、《厦门音系》、《临川音系》、《汉语方音研究小史》、《北京俗曲百种摘韵》等。他的治学方向一直是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相结合研究、现代语言研究与我国音韵学的传统相结合、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相结合研究。其中的《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利用汉藏对音材料、汉字注音材料与《切韵》比较,推溯搪五代西北方音的渊源,考证其语音系统,再与六种现代西北方音比较,探求其流变。他去世后发表的一篇遗作仍是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有关的《论龙果夫的〈八思巴字和古官话〉》(1959年第12期)。
学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