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毛勇
研究领域----- 彝语
姓名: 毛勇
来自:中国
出生:1952--
籍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
职称:译审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译审

所在单位: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彝语部

个人基本信息: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人,彝族,大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原彝语部主任)台编委会委员、译审、民族频率首席翻译(彝语)。1969年5月至1975年2月曾先后在木里县大坝乡任民办教师,小学教师;1975年3月至1979年6月借调四川省民委彝文工作组工作;1979年7月正式调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彝语部工作至今。期间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彝语文翻译专业班进修学习;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彝族历史文献大专班进修学习,并获大学专科文凭。1984年任彝语组组长,1985年至1999年任彝语部副主任,2000年至2006年6月任彝语部主任,现任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会委员;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彝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多次被聘为广播电视厅、局翻译中评委,播音中评委。主要业绩和成果:1975年3月至1979年6月在四川省民委彝文工作组工作期间,参加了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推行的《彝文规范方案》中彝文的收集、整理、规范和有关《彝语词汇》、《汉彝词典》、彝族《尔比尔吉》等工具书的编篡等工作;彝语广播开办于1979年10月1日, 毛勇是彝语广播创办者之一,为彝语广播做过大量的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先后担任过编辑、记者、翻译、播音、策划和译审等工作。1993年获得副译审,2004年初获译审职称。到目前为止,除部门行政工作外,主要抓宣传业务工作,每年平均值彝语新闻早班在6个月以上,每年共编辑审发《彝语新闻》、《彝家山寨》专题稿件80多万字,审定译文稿90多万字,每年参加各类稿件翻译30多万字。 曾先后承担过西南民族学院93、95、98、2001年分别来本台实习的马英、仁尼旭中、马海有色嫫、杨龙、阿说阿呷等4批共5人次的实习生包括采、编、译等指导工作;1995年6月15日,1998年6月17日两次应邀参加西南民族学院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1980年被评为共青团省直机关新长征突击手;1983年被评为省广电厅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评为首届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多次参加过全国、全省人大、政协“两会”的笔译和口译工作,1999年10月21日因参加创办彝语广播,并从事广播工作20年成绩突出,受到省广播电视局、电台表彰;2000年12月,被省民委、省语委评为全省彝语文先进工作者,所负责的彝语部被评为全省彝语文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台优秀党员;2007年3月16日因圆满完成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任务,受到两会秘书处民族语文翻译组的表扬,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先后在《民族译坛》、四川《民族》、《凉山日报》、《凉山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先后发表过包括消息、通讯、散文、论文等作品数百篇(件)和出版过几部专著,这些文章和专著发表和出版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有的文章和作品分别获得了各级不同等级的奖。1984年参加收集、整理、规范的《彝文规范方案》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彝文散文《牧羊人》获四川省首届《民族团结杯》少数民族散文征文三等奖;1993年散文《彝文的春天》(汉文)获省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征文优秀奖;1995年4月四川省第二届“民族团结杯”征文评选中散文《彝寨新貌》(彝文)获征文一等奖。2001年12月,彝文散文《彝寨新貌》一文和与他人合译的长篇小说《云崖初暖》48万余字的翻译著作一书分别荣获四川省彝学会,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首届四川省彝族文学最高奖“支格阿龙”奖。2000年参与负责翻译并审定,由四川省计划生育传播中心制作,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中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监制的全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宣传品《生育健康知识》盒带两盘和彝文宣传资料,由中国音响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彝族地区发行。2007年7月8日,《浅谈凉山彝语动词“叫”》一文,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评奖中,被中国翻译协会民族翻译委员会评为入选论文,颁发荣誉证书。彝文散文《放牧》被收入西南民族大学教材《20世纪优秀彝文散文作品选读》,200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文散文《狩猎》一文,被收入西南民族大学教材《20世纪优秀彝文散文作品选读》,200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从事工作及专长: 彝语

科研成果: 出版的专著:(1)《奴隶的儿子》(《云崖初暖》之一)连环画(译著)彝文版,原著高缨,改编王平,连环画王一兵、朝德阳,翻译毛勇,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7月出版;(2)重要历史文献:《西南彝志》(1、2卷)彝文版,莫色毛勇译,2003年9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西南彝志》一书是用古老的彝族文字书写的众多彝族古籍中的一部,由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翻译,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和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审定,1988年12月,贵州省民族出版社出版。(3)《云崖初暖》高缨著,马黑木呷、毛勇等合译,(彝文版)1989年3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4)《古老的彝文重放光芒》莫色毛勇、熊子古编著(彝汉文,24万字)1991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1990年3月至6月,为配合国务院批准《彝文规范方案》推行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古老的文字重放光芒》系列报道。(5)《儿童谜语》(彝文版)莫色毛勇编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共收谜语885条,是用彝文出版的第一部儿童谜语。 已发表的重要论文:(1)《彝区要发展,交通必先行——谈谈改善彝区交通条件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汉文), 载于四川《民族》杂志(彝文版),2002年第1期;《论彝语播新闻翻译》 发表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主办,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会刊2002年1—2期。后被收入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写的《探索与开拓》,四川省第七届广播电视学术论文选一书;《浅谈凉山彝语动词“叫”》,发表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主办,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刊2007.2期;《彝族人民的知音,民族团结的桥梁——论规范语文在彝语广播中的成功实践应用》,2007年1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彝学会上交流的论文;《论彝族姓名命名法》,在2004年成都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 2007年5月被中央翻译局彝文室特邀参加即将由彝文出版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约44000余字)中有关“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我们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西藏工作要抓好稳定和发展两件大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章节的翻译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