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木玉璋
研究领域----- 僳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
姓名: 木玉璋
来自:中国
出生:1930-2016
籍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架科底乡恰打村
职称:副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原名钱傅增,傈僳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架科底乡恰打村人。1948年云南丽江国立师范学校辍学。195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第一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1954年)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当办事员。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先后被聘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系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理事,现离休。1996年为止返聘研究所参与“八五”重点计划项目的《傈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研究》、《傈僳族语言文字及文献研究》。参加了语言调查,民族识别,新傈僳文字方案的设计和推广,主要从事研究傈僳语言文字,爱好文学、历史。

从事工作及专长: 僳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

科研成果: 语言文字方面,合著的有《傈僳语语法纲要》、《傈僳语概况》、《傈汉词典》、《傈僳语简志》等。个人专著有:《傈僳族语言文字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傈僳语》(怒江傈僳语和禄劝方言两种)、《藏缅语音词汇•傈僳语》。《傈僳族音节文字文献汇编》、《傈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研究》、《傈僳族音节文字字典》(《傈僳族语言文字及文献研究》,2006年12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全集,1083页216万字)。《祭天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上下两集881页)。论文有:《谈傈僳语词头~a》;《傈僳族原始记忆方法和音节文字》、《傈僳语中pat moneilma一词的浅识》;《恒乍绷故事中的“沙尼”一词及其姓氏》;《傈僳族语言文字研究概况》;《傈僳语数词的构成和用法》;《傈僳族音节文字中的历法》;《傈僳族音节文字的研究及发掘清理工作》;《傈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傈僳族音节文字文献内容概述》;《傈僳族音节文字造字法特点简介》;《新傈僳文字》;《老傈僳族文字》;《傈僳话语材料》以及《福贡县木古甲怒语概况》。 文字及其它方面:《傈僳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怒族崖画》;《傈僳族的太极图在研究先天八卦方面的重要意义》(合著);《傈僳族首领木必入怒江史迹初探》;《傈僳族的姓氏和命名方式初探》;《傈僳族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记述裴阿欠老人点滴事》;《怒族猎神歌》;《怒族猎神歌中的猎神是个女猎神》等。 收集、记录、翻译长诗及神话故事方面的:《傈僳族逃婚调》(汉文和傈僳文两册)、《怒族猎神歌》、《傈僳族射鸟歌》。《牧羊歌》、《创世纪》,(2004年3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傈僳族造太阳月亮》、《傈僳族射太阳月亮》、《寻水的故事》、《鱼姑娘》、《木简里出来的人》、《木必的故事》、《洪水滔天和兄妹成家》、《米斯的彩礼》、《怒族女子崖》等。《傈僳族语言文字及文献研究》、《祭天古歌》、《牧羊歌•创世纪》这三集中论述了居住在我国滇西北高原怒江、澜沦江、金沙江——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区域里的傈僳族人民,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傈僳族语言文字和举世无双的摆时、木广、哟叶等诗歌所组成的山峡文化及习俗。无论哪部长诗和体裁,都与山、水、动物、植物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都江河两侧的山势,登山似的逐步层层上升,下台阶似的台台往返。随着深化与发展,出现了各种动物品种和植物种类,从阴坡上阳坡回,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在于传播识别物种知识与传承文学艺术的统一,易于记忆,易于传承,便于系列创造,目的是向爱好和研究傈僳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的学者介绍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习俗事业增添新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