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潘悟云
研究领域----- 汉语历史音韵学、汉语方言学、东亚语言历史比较,以及计算语言学
姓名: 潘悟云
来自:中国
出生:1943--
籍贯: 浙江瑞安市
职称: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所在单位: 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8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现名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博士生指导师资格,并任该博士点负责人。现任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文》编委,《民族语文》编委,《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国际汉语言研究丛书》编委,《东方语言与文化》主编,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语言学顾问。先后应邀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康奈尔大学、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法国高级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爱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作学术访问和联合研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音韵学、汉语方言学、东亚语言历史比较,以及计算语言学,以跨方言、跨语言、跨学科、跨时代研究为其特点,致力于在汉语和东方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对语言学的普遍理论作出贡献。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语历史音韵学、汉语方言学、东亚语言历史比较,以及计算语言学

科研成果: 在比较语言学方面: 1、汉藏语的元音系统 他接受了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六元音系统,这就是国际汉学界所称的郑张-潘系统(System of Zhengzhang-Pan)。不过郑张尚芳元音系统中分长短两套,潘悟云接受了罗杰瑞关于非三等在上古带咽化元音的观点,认为上古元音分长紧与短松两套: 《汉语历史音韵学》对六元音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在东亚语言中,达让僜语、格曼僜语和义都珞巴语,以及大部分的侗台语都有这六个元音系统。他又论证了独龙语与土家语,以及原始缅语、原始泰语、原始藏语的元音系统中也是这六个元音,由此断定原始汉藏语可能就带有这六元音系统。 2、汉藏语中的冠音 《汉藏语中的次要音节》在汉语上古音构拟中引进次要音节的概念,即国外学者所说的前置辅音(pre-initial),他后来改译作冠音,根据冠音的性质分别叫作咝冠音、鼻冠音、塞冠音、流冠音、塞流冠音。 3、东亚语言中的复辅音研究 潘悟云从响度顺序原则来确定音节的切分。他把民族语言学界称作甲类复辅音中的第一个辅音看作是冠音,如-、-、-等中的、z.当复辅音失去其中的一个音,失去的将是发音强度比较弱的那个。甲类复辅音失去的将是第一个音,而乙类复辅音失去的是第二个音:Cl->C-、Cr->C-。 4、汉藏语中的小舌塞音 《喉音考》一文通过民族语的比较材料、古代的译音材料、古代文献以及汉语的谐声系统和假借关系,首次指出上古汉语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到中古分别变成影、晓、云(和部分匣母),现代藏缅语也还存在小舌塞音,推测原始汉藏语中就可能有小舌塞音的存在。 5、汉藏语中流音的音变 《流音考》论证了上古汉语*l-的各种演变。 6、汉藏语的形态 《谐声现象的重新解释》指出一些谐声现象实际上是反映上古汉语的构形或构词现象,指出上古音的构拟必须与上古的形态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建立汉语的历史形态学。 7、东亚语言的新谱系说 1994年在中国语言源流国际研讨会上通过词族比较,以及在汉、藏缅、苗瑶、侗台、南亚、南岛之间的历史比较,证明郑张尚芳的华澳语系假说,认为以上几种语言构成一个更大的语系。 在音变理论方面: 1、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 吸取了Labov教授关于语言视时(apparent time)的概念,提出地理视时图。吸取了Ohala教授关于自然音变的语音解释,提出了音变链形的概念。提出了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的方法,并以此来弥补历史比较法不确定性的缺陷。 2、历史层次分析法 汉语的历史层次研究,是近年来汉语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他提出的语言由于不断地接触与借用所产生的历史层次中,分为本体层次与外借层次,本体层次由于演变速度不同发生词汇扩散现象,产生了主体层次、超前层次与滞后层次。音变规则是区分本体层次与外借层次的主要标准。 在计算语言学方面: 1、语言田野调查系统 为教育部有声语言数据库的建设而设计了专用软件。 2、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 把计算机技术全面运用于汉语方言的调查与分析,也广泛地为民族语言学界用于汉语借词的研究。 3、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这个项目的完成将改变方言研究的格局,给汉语方言学和民族语与新的类型学与历史语言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5、国际音标及东亚多语输入法 在国内港台与日本广泛使用。此外,还提供了藏文、缅甸文、泰文、柬埔寨文、傣仂文、傣德文、傣担文、傣那文、韩文、孟文、日文、凉山彝文、八思巴文、越南文、老挝文等文字的转写输入法,只要用语言学界通用的各种文字的转写输入即可,从而为东亚语言的材料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6、大规模的东亚语言数据库 已经建立了一千多个汉语方言数据库,近三百个民族语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过他们设计的语言分析软件,将会大大促进东亚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