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普学旺
研究领域----- 少数民族古籍
姓名: 普学旺
来自:中国
出生:1962--
籍贯:云南新平县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所在单位: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个人基本信息: 1996年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6年获得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古籍的翻译整理出版和抢救保护工作,从1984年开始,先后独立或合作翻译出版《查诗拉书》、《洪水泛滥》、《彝族创世史》、《彝族爱情叙事长诗》、《祭龙经》、《彝族原始宗教绘画》(上下册)等少数民族古籍,译著成果200余万字;主编《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中的《万物的起源》、《祭天古歌》(上下册)、《大理历代名碑》、《哈尼族礼仪习俗歌》(上下册)、《尸语故事》、《苗族指路经》(上下册)、《求取占卜经》、《沙萨纳芒鉴》、《景颇族传统祭词译注》、《云南回族人物碑传精选》(上下册)等,担任《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云南各民族卷主编,主持编撰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大型套书中的《纳西族卷》、《白族卷》、《哈尼族卷》,并组织百余位各民族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此书将云南26个民族长期流传于民间的19600余种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目录学方法写成提要作全面系统介绍,分为《神话传说卷》(上下)、《民间故事卷》(上下)、《史诗歌谣卷》(上下)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区域性民间口传文化遗产目录巨著,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抢救保护作出了贡献。 对少数民族古籍怀有深厚的情感,自1997年担任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以来,先后百余次深入民间征集抢救少数民族古籍,至2008年,主持抢救少数民族古籍5000余册(卷),抢救民间古代书画1000余幅,在云南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古籍资料库。 注重对西南各民族民间文化材料的收集和纵横比较研究 ,利用藏缅语族中彝、纳西等民族崇尚黑色和白、羌、藏、普米等民族崇尚白色的大量文 学材料,撰写出版了《中国黑白崇拜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认为黑、白崇拜分别起源于中华先民古羌部族的母系生殖崇拜文化和父系生殖崇拜文化,黑色是母系文化的表征,白色是父系文化的代名词,黑白崇拜文化是太极图之渊薮,列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是白石神,禹洪水神话是中华先民母系文化与父系文化的交替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类历史上的最激进的革命”的缩影。结合黑白崇拜文化,他认为,彝、纳西等族自称“谱苏”、“纳西”之原意为“黑人”,而普米、羌、白、土家等族自称和中国古代的巴人、僰人、骠人、白马等民族称谓均有“白人”的含义,为藏缅语族各民族自称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古籍

科研成果: 其学术论文《论社祭的起源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论太极图起源于性交合崇拜》、《从石头崇拜看 “支格阿龙”的本来面目——兼谈中国龙的起源》等。其译著、论著和主编成果多次获得云南省文化艺术创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三等奖,云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奖项。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