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祥周
研究领域-----
壮文文学创作和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究
姓名:
覃祥周
来自:中国
出生:1963--
籍贯:广西东兰县
职称:副编审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编审
所在单位:
广西《三月三》杂志社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业绩:1985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西壮文学校壮语专业,分配到河池地区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当壮文教师。在巴马民师干了十几年,他的壮文教学是很成功的。表现在后期的教学中,不仅壮族学生学习壮文,就连汉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侗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等学生也积极参加学习壮文,教职工中就有40多人参加学习。那时的喜人气象,引来了广西壮校、百色民师、南宁民师等校派人到巴马民师学习取经。《河池日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巴马民师开展壮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全国政协民委调查组到巴马民师调研时,对巴马民师的壮文教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覃祥周在搞好壮文教学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创办壮文写作兴趣小组,培养壮文文学新人。他辅导过的学生先后在《民族文学》、《民间文学》、《三月三》、《广西民族报》、《河池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壮、汉文作品多达五百余篇。其中,环江籍学生卢学问写的壮文作品《颂云》经他修改后,刊登在《三月三》(壮文版),后被译成汉文刊登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杂志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东兰籍学生韦礼岩写的壮文作品《猴子学医》、都安籍学生韦俊农写的壮文作品《Goj Mbungqmbwt》经他修改后刊登在《广西民族报》上,后被选入中央民族大学的壮文教材《汉壮双向翻译技法》一书(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覃祥周教过的学生3000余人,这些学生掌握了壮文,毕业后有的当上壮文教师,大部分成为了当地壮汉双语教学的骨干。
2002年7月,组织调他到广西《三月三》杂志社,从事壮文版杂志的编辑工作。他到新的工作岗位后,团结同志,锐意改革,不断开拓进取,所负责的《三月三》壮文版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担任分管壮文版的副总编辑后,编辑壮文稿件90万字以上,复审终审稿件两百多万字。他配合社长、总编对刊物的版式和栏目进行调整,抓质量,抓发行,使刊物可读性更强。《三月三》壮文版最高时期的发行量为5500多册,除国内发行外,国外的美国、日本、泰国、越南、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有订户。同时,《三月三》壮文版还受到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
从事工作及专长:
壮文文学创作和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这些年来,覃祥周悉心进行壮文文学创作和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三月三》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700多篇,其论文或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他的论文《影视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荣获中宣部文艺局和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举办的“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评论征文三等奖。论文《试探壮语词汇的发展趋势》获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优秀成果奖。他的壮文文学《父亲•儿心》获广西首届壮文作品大赛三等奖;叙事民歌《歌唱模范韦造祥》获广西国际民歌节优秀民歌奖;壮文作品《美丽的椰树林》获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颁发的首届“金地杯”壮语文学奖。1993年,广西区教育厅邀请他参加编写中师壮文教材《语音与文选》和《语法与翻译》,这两本教材已出版,作为南宁、百色、桂林及巴马四所民族师范的试用教材。他参加整理和翻译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大卷)出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此书后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铜鼓奖。与人合作编写的大学壮语文专业教材《壮语基础教程》(国家“211”工程系列教材之一)已交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广西电视台特邀他参加42集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壮文翻译和壮语配音工作,他以娴熟的壮文功底和流利的壮语标准语担任多个角色的翻译和配音,后来成为该剧的主要配音演员之一。该剧在广西电视台播出两次,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后来获得2006年全国民族语电视节目译制片类金奖(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颁发)。
覃祥周于 1986年被评为广西推广壮文先进个人,1994年广西山歌学会授予其“广西民间歌王”称号,同年被评为广西优秀民间文艺家,1998年被评为“河池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覃祥周擅长壮语山歌,2001年9月,在“九月唱丰收——广西农村山歌会”上,他被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厅、区文联、广西电视台等单位评为“优秀歌师”。 2006年1月9日,《广西日报》以《南宁有位山歌王》为题,浓墨重彩地报道了他传唱壮族山歌的感人场面和一桩桩动人的事迹。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也曾报道他在香港演唱壮族山歌的喜人场面,并称他为“壮族诗人”。覃祥周的壮文研究和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曾经引起大洋彼岸语言文化专家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理查德•哈伦斯帕曾不远万里三次远渡重洋来到壮乡向他求学壮文、学唱山歌和研究壮族文化。覃祥周现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副会长,同时担任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和省级山歌比赛评委。由于他在壮文方面出类拔萃,曾多次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文件的壮文翻译工作,还先后被邀请到北京、新疆、内蒙古、香港等地和俄罗斯、泰国、越南等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讲学活动。2006年5月,他应泰国玛希隆大学的邀请,到泰国讲授了壮族语言文化并介绍《三月三》壮文版的情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采访了他。后来,他还受中央电视台之邀,担任《传奇中国节——放歌三月三》大型电视片的民歌顾问。2006年6月,他受邀为“国家985工程”课题外聘专家,与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参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民族语言与民族教育的调查工作,负责收集调查资料和编篡调查报告等。
学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