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覃晓航
研究领域----- 汉藏语着重于壮侗语研究
姓名: 覃晓航
来自:中国
出生:1954—2012
籍贯:广西马山县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个人基本信息: 1978.9-1982.7,广西民族大学中文(学士)专业;1984.9-1987.7,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专业;2003.9-2006.6,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专业。工作经历:1982.9-1984.9,广西语委研究人员;1987-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系负责人、所长;2001-2002,泰国玛希隆大学特聘教授,学位委员会委员,两校联络官。 覃晓航主要从事汉藏语特别是壮侗语的研究,同时,也涉及汉语、壮侗语与南亚语关系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6篇,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8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16篇(其中1本学术著作)发表在国外权威期刊上,并被哈佛、剑桥、哥伦比亚等大学收录,在国外相关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被国际著名索引SSCI和A&HCI收录,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目。此外,在国内发表的许多论文也获得省部委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共出版了9本学术著作,并分获北京市第三、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前二名奖。另一类有关古越人族称物名语源探索的著作不仅被语言学家冠以“独树一帜”的称号,也被史学界视为颇具特色的跨学科的成果。他的新作《方块壮字研究》和《侗台语语源探索》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称誉,如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民族出版社副总编黄凤显军均认为《方块壮字研究》一书是开拓创新、超越前人的杰作。中国社科院语言学家欧阳觉亚先生、黄行先生,清华大学著名古文学家赵丽明先生,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家戴庆厦先生、张公瑾先生也都给此书予以高度的评价。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亦纷纷发表评论,堪称集研究方块壮字之大成,该书相继流传到澳洲、荷兰、法国、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国外学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覃晓航多次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国家985工程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211工程”第3期语言类研究项目等高层次的科研工作。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藏语着重于壮侗语研究

科研成果: 主要成果(论文):《台语送气塞音和舌面鼻音擦音化规律》、《南丹话元音双化的条件》、《壮语特有补语类型研究》、《壮文教育史略》、《侗台语族谱系分类史略》、《从壮语b、d的多元变体看语触音变规律》、《关于壮语量词的词头化》、《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壮语动词语法化探因》、《西阳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方块壮字研究史略》、《壮语量词来源的主渠道》、《广西太平府属土州县司译语考方言字词研究》、《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仆鉴”“独力”语源考》、《语言通行域与多语者的产生》。另有7篇英文稿发表在国外的MON-KHMER STUDIES 和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杂志上。已出版专著:《现代壮汉语比较语法》(与张元生合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岭南古越人名称文化探源》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现代壮语》,民族出版社,1995年;《壮语特殊语法现象研究》,民族出版社,1995年;《汉壮语双向翻译技法》,民族出版社,1996年;《壮语词汇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侗台语语源探索》,民族出版社,2009年;《方块壮字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另外,《壮傣语支语法类型研究》、《侗台语族语言研究》将于2012年出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