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宋伶俐
研究领域-----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姓名: 宋伶俐
来自:中国
出生:1974--
籍贯:四川都江堰
职称:副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教授

所在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

个人基本信息: 1997年后,陆续获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现代汉语方言硕士学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硕士在读期间,受导师崔荣昌教授指导,接受了语言调查和语音学的专业训练,关注羌语和周边汉语方言的接触关系,全文抄录《羌语简志》,1998年调查四川藏区边缘的宝兴、天全等地方言。2000年起至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2004年起,连续3年参加暑期高级语言学培训班的学习。2005年博士在读期间,追随孙宏开先生调查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尔苏语,丰富语言调查的知识的同时,深感民族语言资源记录的迫切性。其后参与了几项濒危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课题:2006年得到“新发现语言研究”重点课题资助,蹲点四川甘孜州康定县鱼通区,记录使用人口不到3000人的贵琼语,共记录贵琼语长篇语料《格萨尔》等和若干歌谣录音资料,贵琼词汇4000条录音资料,贵琼语语法例句若干,当地民俗活动哑巴会录像资料一部;200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整理并翻译贵琼长篇语料《格萨尔》,2011年整理出该语料全文,目前正在翻译过程中。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科研成果: 在民族语言研究领域,近年来陆续出版了研究论文和专著,论文分别是:《尔苏语动词趋向前缀多重语法意义的考察》(2005年11月第38届国际汉藏语大会),《尔苏语动词趋向前缀和体标记》(《民族语文》2006年第3期),《川西民族走廊濒危语言概况》(《暨南学报》2006年第5期),《濒危语言母语结构缺失与替换的“无界有阶”》(2008年4月香港浸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走向濒危的语言个案研究——以藏彝走廊贵琼语为例》(2009年四川大学博士论文),《贵琼非为“贵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濒危语言结构替换约缺失的“无界性”》(2010年11月北京大学四川境内藏缅语国际会议),《近代藏彝走廊汉语和民族语言接触个案研究》(2010年11月四川大学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一个濒危语言的接触性演变》(2011年10月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语言学会)等10余篇。2011年专著《贵琼语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研究成果:记录并整理走向濒危的语言贵琼语,进一步确定孙宏开、黄布凡和刘辉强先生提出的羌语支系属归类;进而通过大量问卷材料和访谈笔录对贵琼语的使用情况、贵琼人的语言态度展开说明,通过贵琼语和汉语接触的历时比较,考察了二者密切接触过程中,贵琼语产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变异;就贵汉接触产生的变异,采用陈保亚先生提出的语言接触中“无界有阶”理论展开了试验证,在博士论文中论证了“无界有阶”适用于贵琼语这一种濒危语言的演变方式;进而就贵琼音系和汉语音系发生的同步演变,说明语言之间可能发生的“接触性演变”的深度和广度。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