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
副研究员
所在单位:
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学会
个人基本信息:
1956年3月至196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工作,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傅懋勣、陈士林先生。参与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调查土家语,担任土家语调查组组长。多次对湖南省湘西的龙山、永顺、古丈、保靖、泸溪,湖北鄂西的来凤、咸丰、恩施、宣恩,贵州省黔东南的铜仁、松桃以及四川省(现重庆市)的秀山、酉阳等县的土家语进行调查,广泛收集语言材料,科学分析南北两地土家语的使用、交流和发展变化情况,这是极其珍贵的语言及人文材料,上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为辨认、识别和确认土家族这个被历史湮没已久的民族提供了科学依据。1957年初第二次带领更多的语言调查工作人员,到湘西州调查土家语,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金平,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禄丰等县调查彝语至年底。这段时间的调查,为土家语与彝语的比较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1959年与冯锦凤合作,编撰了中国第一本研究土家语的专著《土家语简志》。该书历经波折,于1982年,在中国民族学院(现中南民族大学)原副院长、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指导下重新启动,由田德生、何天贞等编写,历时四年,于1986年面世。1966年2月至1993年10月在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因成绩突出,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政工干部以及成都市先进工作者。尽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对土家语的研究一直笔耕不辍,利用寒暑假、休息日以及退休后的时光作土家语的调查研究及编写工作。1983年受湖北省委统战部的邀请,参加该部组织的有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参加的对该省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等县进行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工作。省委特别对语言科学工作者的识别成果表示满意,并给予好评。同年参加湖南省志民族志的编写工作,分担土家语的编写任务。1993年10月退休后,主要编写《汉土家词典》工作,于2005年完稿,交北京民族出版社。同时,为成都市志民族志,收集居住在该市的土家族人员的有关资料,对在成都市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等逐一进行实地采访,并汇集整理成素材,提供给成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志编写组。
从事工作及专长:
土家语
科研成果:
已发表的论文有:《土家语概况》(载《民族语文》1982年第4期);《论土家语“大”的特点》(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5月);《土家语四音格分析》(载《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土家语话语材料》(载《民族语文》1988年第5期);《土家语处于濒危之中》(与戴庆厦、田静合撰)载日本《ENDANGERED LANGUAGES OF THE PACIFIC RIM》,2003年。1989年被收录入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语言学家》一书。2001年录入《成都市志民族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