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王昌富
研究领域----- 汉彝翻译
姓名: 王昌富
来自:中国
出生:1961--
籍贯: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翻译室

个人基本信息: 1979年7月高中毕业考入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学习一年后,就读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彝族语言文学专业,每学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会干部”。1984年6月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被评为四川省“应届毕业优秀大学生”,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分配到凉山工作,曾任盐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盐源县右所区副区长、四川省彝文学校翻译教师,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翻译科科长、彝文室副主任。兼任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社会学术职务任省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译协会员和第四届国际彝学会副秘书长等。从事汉彝翻译教学、翻译和审稿工作已22年。1996年被破格评为副译审,2006年评为译审。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彝翻译

科研成果: 主要工作业绩可归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 出版译著和学术专著5部。(1)《我的幺表妹》(彝译汉),民族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2)《彝族妇女文学概说》(含汉彝对照),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3)《彝族古代文明史》(含彝汉对译),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4)审订吉格阿加翻译的彝族道德经典《玛穆特依》,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5)《凉山彝族礼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 (二)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彝语连动式初探》、《彝族文艺作品中称谓误用辩正》、《彝语有形+名构成式》、《论凉山彝族三大方言区服饰文化差异》、《金字塔:托起彝人与美洲印第安》、《彝族传承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口译经验与方法论》、《谈<我的幺表妹>的整理与翻译》、《用彝族文化破解三星堆之迷》、《翻译标准应为等质》(获全国第十二次民族语文翻译论文评比二等奖)等在彝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组织和参加了自1986年以来的全国、四川省“两会”和党代会等重要会议彝文翻译工作。全国“两会”彝文翻译工作22次,四川省“两会”翻译工作22次,全国党代会翻译工作5次。在人民大会堂先后为四任总书记和四任总理做彝语同声传译。 (四)组织翻译和参加审订了50余部重要文献。主要的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宪法》、《党章》、《论“三个代表”》、《论科学技术》、《反分裂国家法》、《政府工作报告》等。目前在主持翻译和审定《资本论》和《江泽民文选》。这些大量的工作,对彝族地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对彝汉文化的相互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全国彝学界和汉彝翻译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 (五)编译《汉彝大词典》,任副主编。收词8万余条,为目前最大的汉彝翻译工具书。 (六)近期学术活动。应邀在西南民族大学、原凉山大学、西昌学院作学术讲座,主要内容:《国内外与彝族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与考古发现》、《欧洲奴隶制与凉山奴隶制比较研究》、《彝文献中母系社会的兴起与衰退》、《彝文考古与中华文明》、《长江中上游夷系统民族四大文明古国》、《彝族源流》、《国内外彝学动态》、《长江中上游考古发现与彝族早期文化》等学术报告。2005年,参加组织、筹备第四届国际彝学会,任学术总监、副秘书长,承担大会彝语翻译,提交并宣读论文《毕摩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