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尔松
来自:中国
出生:1931-
籍贯: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水癸大寨
职称:副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
个人基本信息:
1947年在昆明长城中学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留校任教。1958年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担任哈尼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藏缅语教研室主任,1995年离休。
1952年在云南民族学院语文研究室开始进行哈尼语调查研究工作。1953年曾根据豪白方言墨江水癸话的语音设计了豪尼文字方案,未试行。1954年语文研究室归属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任哈尼语组组长。哈尼语组的工作从原来分头做方言调查,转为重点进行原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哈尼话的调查研究。在原有方言土语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哈尼语调查大纲”,大纲包括:(1)词汇调查大纲、语法调查例句、收集民间文学资料;(2)哈尼族聚居村落、生产生活和使用语言情况等。
1955年哈尼语组前往原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进行田野调查。调查组深入哈尼村寨,广泛联系群众。组里大多数是哈尼族,使用民族语进行交际,虽然不能通话,但彼此能感受到对方说的是不同地方的哈尼话,从而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联系。有两位老人到调查组住地来,讲述哈尼族父子连名谱系。当笔者背诵出老家的谱系始初部分的名称“初木耶——木耶吉——吉塔婆”,老人家说“塔婆(托吾)——木耶(末口与)”是哈尼人的共同祖先,顿时有民族认同感。这次田野调查,历时3个多月,共调查了8个点,其中3个重点,收集了自治区哈尼族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社会生活材料。对哈尼族和哈尼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扩大了视野。这都为创制哈尼文,为选择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至1957年参与撰写《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调查报告和制订《哈尼文字方案》(草案)。同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上,代表们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哈尼文字方案》(草案)。4月,受聘到云南民族学院哈尼语文班讲授哈尼语文课。
1958年至1995年,担任58级和63级本科、85级专科和92级硕士研究生的哈尼语文专业课,课程包括:哈尼语、哈尼语语法、哈尼语方言、哈尼族民间文学、哈尼族文化等。自编教材:《哈尼语讲义》、《哈尼语语法》、《哈尼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哈尼族民间文学》、《哈尼语文选》、《哈尼语会话》、《哈尼族文化》以及教学用《哈尼、汉简明词典》等共17本,其中有8本单独编写,有9本为合编。1996年至1997年给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来校培训的三位同志,和一位攻读民族学专业的博士生(均为哈尼族)讲授哈尼族文化课。1983年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聘请前往编写《哈尼文课本》、《哈尼、汉词汇对照》。1981-1985年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到自治州给哈尼文训练班授课,协助政府开展推行哈尼文的工作。2006年至2007年参加修订《哈尼语简志》和《哈尼族简史》。
从事工作及专长:
哈尼语
科研成果:
著作:《哈尼族简志》(合著)、《哈尼族简史》(编写组成员之一)《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哈尼族”、《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典》中的《哈尼族文化志》、《哈尼文课本》(主编)。主要论文:《哈尼语》、《哈尼族》、《哈尼族称初探》、《哈尼文》、《汉字型哈尼字》、《从方言比较看豪尼话的语音特征》、《从哈尼语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看哈尼族婚姻家庭形态的演变》、《哈尼语和汉语关系字初探》、《哈尼族纪年与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