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静如
来自:中国
出生:1903—1991
籍贯:河北省深泽县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助理员。1933年赴欧,在法、英、德等国学习并研究语言学、中亚史语学、印欧语比较语言学以及汉学、中亚文化艺术史、以社会经济史为主的欧洲史及生产工具发展史等等。1936年回国至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法大学教授,其间还曾任燕京大学语言学教授和中国大学文学院导师。建国初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1955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1958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
王静如在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成绩卓著。1932—1933年所著的《西夏语研究》(共三辑)是他的代表作。该书对西夏语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论述,如:对西夏语中的尾鼻音和浊辅音、鼻冠音有科学的论断;对西夏文佛经雕版有系统研究和论述,并对四部西夏文佛经作了逐字对译,列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该书曾于1936年获得法国院士会授予的东方学“茹莲(S。Julien)奖金”,一直成为国内外西夏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王静如对汉语古音以及契丹、女真、回纥、蒙古、土家、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也曾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他在《西夏文汉藏译音释略》(1930年)指出,西夏文字的考释可以定论了,但在语音方面的研究既不全面也不科学,西夏文字仍然难读。他的文章是从声韵、声母、韵母和元音开始。作者对西夏语音系统及其特点的说明是前人所没有的。他直到晚年,仍然从事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
从事工作及专长: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
科研成果:
已出版专著有:《西夏研究》(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八、之一、之十三,1932-1933年)已发表论文有:《跋高本汉的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并论冬蒸两部》(《史语所集刊》第3 本,1930年)、《西夏文汉藏译音释略》(《史语所集刊》第2本,1930)、《中台藏缅数目字及人称代名词语源试探》(《史语所集刊》第3本,1931年)、《释定海方氏所藏四体字至元通宝钱文》(《史语所集刊》第3本,1931年)、《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国字哀州初释》(《史语所集刊》第3本,1933年)、《契丹国字再释》(《史语所集刊》第5 本,1935年)、《女真文晏台进士题名碑文初释》(《史语所集刊》第3 期1937年)、《突厥文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初释》(《辅仁学志》第7卷第1、2 期合刊,1938年)、《论吐火罗及吐火罗语》(《中德学志》第5 卷第1、2期合刊,1943年)、《论古汉语之腭介音》(《燕京学报》第35 期1948年)、《达斡尔语言问题的初步意见》(《民族研究集刊》第1号,1954年)、《关于湘西土家语言的初步意见》(《民族研究集刊》第4号,1955年)《西夏文木活字版佛经与铜牌》(《文物》1972年第11期)、《兴隆出土金代契丹文墓志铭解》(《考古》1973年第5期)、《保定出土的明代西夏文石幢》(《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西夏语音导言》(《民族语文》198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