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王均自1939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就读,1946年至194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研究所及语言学系任教,1949年任江苏南通师范语文教员,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6年调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1979年任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语言研究室主任。198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文字改革》杂志主编。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民族语言分科副主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五种丛书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从书》编委、副主任。
1952年以后,王均在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和在中央民族学院兼职任教,讲授汉语音韵学、普通语言学、语言学概要等课程,在罗常培“语音学”讲义的基础上编写成《语音学常识》书稿,用两人的笔名“田恭”在《中国语文》上连载,后改名为《普通语音学纲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广大读者誉为是学习普通语音学的重要著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重印出版。
王均很早就从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他在云南大理等地调查过白语,1950年在陕、甘、宁和新疆等地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做过初步的调查。1954年至1955年底,与北京大学袁家骅教授、语言所罗季光副研究员一起组成壮语方言调查队(1956年以后改为“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任副队长,应自治区政府的邀请在广西组织人力对壮语方言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全体队员讨论划分壮语方言,选出壮语标准音,设计壮文方案,并与地方有关领导组织人力编写壮汉词典、壮语语法研究等。1956年兼任第一工作队海南分队副队长,指导黎语调查材料的整理研究和编写调查报告等工作。以后还到贵州指导侗语组整理调查材料,编写侗语调查报告。1958年和1959年先后调查仫佬语和毛南语,1980年以后,参加壮侗语族语言简志的编写,除了亲自编写《仫佬语简志》(与郑国乔合作)以外,还担任《壮侗语族语言简志》(八种语言简志的合订本)的主编。还与组内同事合写了《壮语及壮汉人民怎样互学语言》一书。
王均在民族研究所任职期间,作为研究室的主任,日常事务繁忙,还经常花时间指导年轻同事工作。他乐于助人,组内年轻人的著作多经他亲自审阅、修改,直至发表。甚至还亲自撰写序言、述评介绍等等。由于他热情谦虚,到处受到人们的尊敬,享有很高的威信。
王均还从宏观上对民族语文政策、语言互相影响、语言的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过许多文章,对民族语文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80年代中期以后,对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发表过许多带有指导性的文章。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普通语音学纲要》(与罗常培合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壮语及壮汉人民怎样互学语言》(与梁敏、韦庆稳、覃国生合著)、《仫佬语简志》(与郑国乔合著)、《壮侗语族语言简志》(主编)。主要论文有:《少数民族人员应该按照什么地方的语音来学习汉语》、《语言中的并存并用和规范化问题》、《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民族古文字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民族语文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汉字改革与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广西龙胜“红瑶”的优念话》、《壮文创制30年的回顾》、《我国语言的功能分类和语言政策》。
学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