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王庆丰
研究领域----- 满—通古斯语
姓名: 王庆丰
来自:中国
出生:1937-
籍贯:山东太安市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满—通古斯语组

个人基本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被入选学习满文于50年代末,由满文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满—通古斯语组。历经沧桑和磨难,在民族语言研究领域中奋斗了四十余年。通过亲身经历,置身于民族地区的常年调查、研究,不但学习提高了对这些语言的研究水平,而且与操这些语言的各兄弟民族建立起如“鱼与水”一样的亲情。他所走过的艰苦里程从而获得了由初级研究员到中级研究员最后到高级研究员的职称。直到现在仍在为民族语言研究发挥着余热。多年来,深入民族地区为弘扬民族文化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多次跑遍了操满洲—通古斯语的地区和不同的角落进行语言调查,获得大量而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的研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家交给的有关重大课题项目。另外,为了抢救濒危的民族语言,承担起了多年的满语教学任务,为地方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满学人材。此外,通过调查、研究和不断探索,经过十八载不断努力与组内有关同志共同完成一部巨著《新满汉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这部巨著与以前出版的满汉辞书相比,可以说它收词最多,利用满文文献最广泛,例证最为丰富。在编写过程中,从种类不同的满文文献和档案中挑选并搜集了大量例句。辞典进入编写阶段后,又负责了几个主要大字母的词条编写工作。另外,为了使辞典能够反映出科学的新观念,在赋予它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的同时,利用自己学习满文的优势,对其中大量不足之处做了补充。最后,参加了对全书的补充、修改、校对等工作。此外,还做了该书的满文索引、满文“十二字头”、满语语法常用附加成分的附件工作以及在正文中主词条的拉丁转写字符前附满文的贴膜工作等。 该辞典于1994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他们把本书的特点概括为八个字,即:“大型、广博、严谨、实用”。1996年该词典获得了1996年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优秀著作奖,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著作奖。

从事工作及专长: 满—通古斯语

科研成果: 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的集体著作,承担了满语和赫哲语的田野调查和纂写等项工作,向地方搜集来了有关五个满族自治县的概述等七篇文章。该书于1994年出版后,在1996年9月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语言文字基金优秀成果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处理研究》该项课题是1990年至1992年民族所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利用最新科学手段解决中国少数民族多文种的混合文字处理系统。在该项目中,王庆丰承担了满文和锡伯文的研制、开发工作。199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鉴定会上,该成果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鉴定,并得了他们的好评。参加《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中国和加拿大的合作项目。王庆丰承担了其中的满语、满文、赫哲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等四种语言五个部分的田野实地调查和大纲的填写以及五个部分总注释的撰写工作,共约10万余字。该书于1993年至1995年由加拿大国际语言中心和拉瓦尔大学出版社分别以英文和汉文出版。出版后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满语音档》该书分为前言、音系、词汇、语法要点、词汇附录、长篇材料和本民族代表性的音乐等七个部分共五万余字,1995年完成了脚本的编写工作。《满语研究》这部著作是多年来在黑龙江省瑷珲县进行满语调查时获得的满语口语等一手珍贵资料写成的。全书近30万字,由北京民族出版社于2005年11月出版。《满文讲义》是在北京满文书院教学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与另位老师合编的满文实用教材之一。《满语概况》,载《中国的语言》,2万余字。 多年来,除上述作品外,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译文并撰写和翻译了几部满文手稿,如《尼桑萨满》、《满文达呼尔故事》、《汉满词汇手册》等。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