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46--1953就学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东语系,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维吾尔科。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学院先后任教多年,最后职务硕士研究生导师,维语教研室主任,教授。1957-1964任新疆大学语文系讲师,汉语教研室主任,预科主任。1964-1973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1984-1986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方学院及汉学院客座教授。回国后在中央民族学院继续任教。退休后自1988年主要侨居国外从事研究。
长年从事维吾尔语文、突厥语文的教学与研究,自编教材,对所在院校维语,突厥语学科的建设有所助力。1981年编的现代维语经中央民族大学维语系于2006年重新审定出版。同时期编写的古代突厥语历史语法经马坎副教授译成哈萨克文出版。在新疆大学任教中,初次开设汉、维语比较语法等课,倡导维、汉语双语教学,被推选为1963年自治区文教群英会代表。在维也纳大学任教将现代维语及中国诸突厥语列入正式课程。该校东方学报发表了现代维语标准语及方言的篇章,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rn Uighur Literary Language And Its Dialects (Wiener Zeitschrift fur die Kunde des Morgenlands Wien 1989,235-249。
在国外曾应邀赴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大学,德国邦贝尔,慕尼黑等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土耳其安卡拉等大学以及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东方学院或研究中心作学术访问,讲座或协作,促进了中外有关学术学者的交流。在若干大学学院的学报上发表了讲稿,如德国鲁尔大学于学报上发表 《 Turkic-speaking Minorities In China》( Materialia Turcica 1985,Band 11, Bochum 1987) (中国突厥语各民族简介) 土耳其语文学会会刊 Turk Dili 1986发表了< Research On Turkic Languages In China> (中国对突厥诸语言的研究)。 英国中亚学会会刊 Central Asian Survey 1986,Vol 5 发表了在莱顿大学的讲稿,《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Central Asia》(中国古籍中有关中亚的资料)。 1992年应维也纳大学汉学院邀请参加学术会议,讲稿The Uighur Legends in Evolutionar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 维吾尔传说在文化影响演变中)被收集于该校会刊中。
从事工作及专长:
维吾尔语文、突厥语文
科研成果:
结合语文调查与研究,撰写中,英文论文多篇,发表于北京,新疆等学术刊物及国外有关学刊。若干中文论文试图解决当时维语术语分歧或规范化问题,如《维吾尔语词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论维吾尔词汇发展的规律》指出分歧弊害及规范走向。 《试论维吾尔语 Buwi一词的源流》(民族语文,1984)自词义演变,分化观察维吾尔历史上的不同文化,宗教影响。 《试论维吾尔书面文献中新词的创制法》(新疆大学学报,1981)从维吾尔曾使用的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察哈台文等不同时期文献的构词法阐述维吾尔语言文字的稳定性与变化性。Multilingualism in Boritala: A Mongolian Prefecture on China’s Northwest >(博尔塔拉的多语人:中国西北的蒙古地区) (Arbeiten zur Mehrsprachigkeit 45. 1992) 系对阿尔泰山区博乐一带多语人的调查报告修订稿,经德国汉堡大学多语研究中心发表。(中文初稿曾发表于《民族语文》1988)。
(自1950年以来现代维吾尔文字改革的历史分析) (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vol.37 no.3-4,1993)回顾了维吾尔文字改革40年曲折历程,对比研究了世界,尤其前中亚地区各族文字改革的成败,指出文字的变动对民族教育文化的影响。发表后引起国际一些有关学者反响,作者当即应邀赴英座谈。
在研究古文献方面,译注了13世纪初盲诗人艾迪布,阿合买提Edib Ahmed的长篇宗教劝诫诗《真理的入门》(Atebetu’l hakayik).其前言分析了突厥伊斯兰文化的兴衰,从改写本的不同来源的借词,词汇,语法方面说明写本应大约抄于回鹘书面语向察哈台语过渡的时期,其内容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在研究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对维吾尔语言,宗教,文化影响方面,与美国宗教学家鲁克特合作,完成了Cuiyi Wei, Karl Luckert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8(丝绸之路的维吾尔故事)。作者根据自蒙古高原到中亚,西亚,特别是新疆一带民族历史上的迁徙,融合,按采集狩猎,游牧定居,农业化及语言突厥化,宗教争战和伊斯兰化,民主革命等不同时期,搜集了有关维吾尔的故事与传说,材料除多数来自现代维,汉文及国外有关出版物之外,还利用了汉文,突厥文,察哈台文等古籍。书中所附词汇部分,对各类专名作了注释,如地理,部落,历史,人物,民俗,宗教等专名,可供语言学者和民族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