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呼格吉勒图
研究领域-----
现代蒙古语、古代蒙古语、蒙古语族诸语言、突厥语族诸语言、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八思巴文、回鹘文、语音学、音韵学、土耳其语等
姓名:
武·呼格吉勒图
来自:中国
出生:1949--
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宁城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内蒙古大学
个人基本信息:
曾任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副所长(1984-1994)、所长(1994-2000)、蒙古学学院院长(1995-2001),现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蒙古国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阿尔泰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蒙古文正字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蒙古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主编、《蒙古国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曾任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任第52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PIAC)主席、国际蒙古学协会执行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呼格吉勒图 1974-1976年在内蒙古民族高等转科学校学习,1976-1978 年在内蒙古巴盟盟委办公室工作,1978-1981年在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至今在内蒙古大学工作。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2-1983年在日本留学;1991-1993年在土耳其留学并受聘为安卡拉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应德国科学院的邀请在德国波恩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访问; 1997年4-5月应邀访问蒙古国立大学;同年7月出席了第七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被推选为国际蒙古学协会执行委员; 2000年以中方负责人身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倡议下组织的中蒙俄三国 “中亚游牧文明变迁” 联合科学考察(俄罗斯和蒙古境内);2001年7-9月组织中蒙俄三国游牧文明联合学术考察;2004年6月访问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和圣彼得堡大学及俄罗斯科学院并调查卡尔梅克语;2005年2-5月应邀在日本东北大学任客座教授;2007年11-12月访问美国8所大学;2008年7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出席第51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并被选举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第52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主席;同年8月在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会议并且继续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11-12月应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组织在英国高校进行学习考察;1999、2002、2003年应邀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出席国际会议和讲学。多年来与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州各国的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呼格吉勒图教授主要集中在现代蒙古语及方言、蒙古文正字法、中世纪蒙古语、蒙古语言史、文献语言、蒙古语族语言、突厥语族语言、满洲通古斯语族语言、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八思巴文、回鹘文、语音学、汉语音韵学和日本语言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他先后参加过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族语言调查、中日满洲通古斯语言文化调查、中韩满洲通古斯语言调查、中蒙俄三国游牧文明变迁调查、卡尔梅克语调查、布里亚特方言调查、鄂伦春语调查和蒙古语标准音调查等。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蒙古语方言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鄂伦春语调查研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卡尔梅克语研究”、教育部规划项目“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词汇整理研究”、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整理研究”、内蒙古教育厅高校重点项目“蒙古学研究”、国家民委和教育部项目“蒙古文正字法规范化研究”、中蒙俄三国合作项目“中亚游牧文明变迁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项目“《蒙语老乞大》数位化建置”、内蒙古教育厅项目“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语料库”等。他参与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中世纪蒙古语词典”“蒙古学百科全书”和“211工程”项目《蒙古语族语言概论》、教育部重大项目“蒙古语基础方言研究”、自治区项目《蒙古文正字法词典》等。
从事工作及专长:
现代蒙古语、古代蒙古语、蒙古语族诸语言、突厥语族诸语言、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八思巴文、回鹘文、语音学、音韵学、土耳其语等
科研成果:
已出版专著有:《蒙古语族语言基本语音比较研究》、《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汇编》(合作编著)、《保安语和蒙古语》(合著)、《保安语话语材料》(合著)、《保安语词汇》(合著)、《The Mongolic Languages》(合著)、《蒙古学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副主编)、《蒙古文正字法词典》(参编)、《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参编)、《蒙古学十年(1980-1990)》(合编)。主编出版了《阿尔泰学丛书》(10本,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其中包括从英、俄、德、日等语言翻译的世界阿尔泰学名著,如:《阿尔泰语言学导论》(美国N.鲍培著)、《古代突厥语语法》(德国A.冯•加班著)、《阿尔泰诸语言研究》(波兰W.科特维奇著)、《阿尔泰语比较语法》(美国N. 鲍培著)、《〈黄金史〉语言》(苏联M.H.奥尔洛夫斯卡娅著)、《阿尔泰语系语言及其研究》(苏联H.A.巴斯卡科夫著)、《阿尔泰语言学导论》(芬兰G.J.兰司铁著)、《中世纪蒙古语诸形态研究》(日本小泽重男著)。此外,翻译出版了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小泽重男教授的《中世纪蒙古语诸形态研究》(合译)和蒙古国著名学者罗布桑旺丹的《蒙古语言学问题》(合作)。用蒙、汉、日、英、土耳其等文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 余篇,包括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多篇。其学术代表作《蒙古语族语言基本元音比较》、《试论中世纪蒙古语圆唇元音》、《土耳其语与蒙古语语音比较研究》、《古突厥语与蒙古语语音比较研究》等论文分别获得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优秀论文奖和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他参与出版的《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21本)获得了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现正在为再版《阿尔泰学丛书》而重新审订浩瀚的书稿。他和同事们共同编著的巨著《蒙古语内蒙古方言研究》即将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
呼格吉勒图教授先后给研究生讲授过《蒙古语音学》、《普通语音学》、《古代突厥语》、《突厥语概论》(土耳其语译讲)、《土耳其语基础》、《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研究》、《保安语》、《中世纪蒙古语研究论著精读》(译解日本小泽重男教授《中世纪蒙古语动词诸形态研究》一书)、《蒙古语族语言概论》、《古代突厥语》、《八思巴字研究》、《文字学》、《现代蒙古语研究》、《蒙古方言学》、《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研究》、《蒙古亲属语言研究》、《汉语音韵学》、《语言学概论》等课程。2000年还给日本学者用日语讲授了《现代蒙古语语法》。1999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讲授了《八思巴字及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