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萧家成
研究领域----- 语言民族学、民族学研究
姓名: 萧家成
来自:中国
出生:1935-
籍贯:湖北武汉市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56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景颇语专业。1956年6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从事景颇族语言文字工作,任景颇语组副组长(组长司拉山)、组长。1956年 9月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后为民族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1956年9月参加云南省保山专区民族干部学校景颇文教学。1957年 5月参加费孝通先生任组长的云南社会历史调查组调查独龙族语言与社会历史。1958年参加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师资训练班景颇文教学。1958年底至1963年,在景颇族聚居的陇川县曼软乡、盈江县铜壁关乡等地,先后多次进行景颇文试验推行教学。1963年夏秋赴盈江县支丹山吾帕寨沙万福老人处调查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1980年12月,转入语言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研究,先后调查景颇、阿昌等民族的文化习俗、神话与亲属制度。

从事工作及专长: 语言民族学、民族学研究

科研成果: 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成果:(1)《景颇文字方案》,1956至1963年,参加和主持讨论设计、试验推行,并于1964年10月出差自治州首府——芒市,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持下,组织本民族代表讨论通过,撰写和形成正式文件后,由自治州人民政府上报;(2)《关于景颇载瓦语言文字问题的报告》(内部,合作)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文件之一,1957年3月;(3)《景颇文课本》,1959年石印景颇文课本,德宏州盈江县文教科主持,在总结景颇文试验推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全书内容,石印;(4)《景颇语弱化音节》;(5)《景汉辞典》和《汉景辞典》(合作),同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双语对释语文词典的特点和方法》;(7)《景颇文与景颇文化:为纪念景颇文创制100周年而作》。 通过语言及语言学方法研究文化的成果:(1)《景颇族的亲属称谓和婚姻制度》;(2)《景颇族各支系亲属称谓比较研究》,对景颇族4个主要支系的亲属称谓进行了比较;(3)《阿昌族亲属称谓结构及其社会文化背景》;(4)《阿昌族与景颇族亲属制度的比较研究》,该文进行了亲属语言间亲属称谓的比较;(5)《血缘婚新证——从亲属称谓看血缘婚》,通过对夏威夷、永宁纳西和景颇三种亲属称谓制的比较,探讨了婚姻发展历史上血缘婚形态问题。 1992年4月7-10日,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首次亲属制专题的“亚洲亲属制:类型与演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作者作了关于把语言学方法运用到景颇与阿昌亲属称谓比较研究中去的学术报告,曾作为会议轮流主席之一主持了讨论,并在《民族研究动态》1992年第3期上对此作了报导。 创世史诗研究:(1)《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2)《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译著,书前有长篇论文《勒包斋娃的意义与价值》,书后有附录主题词对照索引及跋,是作者通过语言及语言学方法研究和诠释文化的主要成果之一;(3)《“语言遗物”的理论方法与“勒包斋娃”的发掘研究》;(4)《神话及神话学的几个理论与方法问题——为钟敬文教授九十寿辰而作》,本文系应我国前辈著名学者杨堃先生和罗致平先生的邀请,为祝贺钟先生华诞,联合署名,作者执笔写成;(5)《景颇族创世史诗与神话》,罗致平先生推荐,钟敬文先生邀请,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举办的民族民间文化讲座的讲稿;(6)《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奥秘:云南边疆民族调查有感》;(7)《神话研究的现实意义》;(8)《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出版资金资助。景颇文实录稿逐节加汉文翻译注释,有附录与后记,共61万余字。专著论述史诗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的特征,及其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9)《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语言与文化双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和论述史诗作为语言与文化双重的价值特点。 此外,还编写百科辞条、研究报告、译文、工具书、调查报告、论文、专著等民族学与人类学方面的成果多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