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谢志礼
研究领域----- 彝语语言文字及古彝文
姓名: 谢志礼
来自:中国
出生:1931---
籍贯:四川冕宁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原西南民院彝语系

个人基本信息: 小时读过私塾及彝文。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50年9月到西昌专署民族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留校工作。并参加中央访问团到凉山昭觉、美姑等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回校后参加随访问团的中国科学院民族语言调查川康工作队,同陈士林先生调查研究彝语及制定“新彝文”工作。1951年陈士林先生研制出“新彝文”后开始从事彝语文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自从54年参加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翻译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党代、政协及四川人大、政协的翻译和译审。任过西昌民干校彝文教研室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民族语文调查第四工作队川康彝语调研组副组长、四川省民族出版社彝编室负责人、西昌县委组织部组织员、县政协秘书、县民委副主任、县委民工委民族工作办公室主任、原西南民族学院彝文教研室主任、民语系副系主任、教授。西南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国家民委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特邀译审、西南民族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小学彝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四川省彝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语文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理事。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文翻译高级职称评委、四川省民委民族语文翻译高级职称评委、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语言文学翻译中级职称评委、四川乐山市民族翻译中级职称评委、西南民族学院中、高级职称评委。 曾任《彝语研究》主编。主讲彝语语言文字及古彝文。指导培养了五届硕士生及五批学习彝语的外国留学生。科研成果有《彝文规范方案》(主研之一,获省一等奖);参加翻译审订的《汉彝词典》(副主编,获省一等奖)、参加收词、注解,审订的《彝语大词典》(副主编,获省一等奖)、参加编写翻译审订的《彝汉字典》、《彝汉四音格词典》等七部工具书。

从事工作及专长: 彝语语言文字及古彝文

科研成果: 独撰、合写论文有:《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一规范彝文》、《论外来语及语音处理问题》、《藏缅语清化鼻音、边音的来源》、《回顾过去、开拓未来》、《论彝词义聚合群》、《圣乍语与义诺语的语音比较》、《我院彝语文专业教改问题探析》等十多篇论文。并组织编写和审订了部份彝语文专业使用的教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部分著述和论文:《彝文规范方案》(主研人员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实行;《汉彝词典》(副主编、参加编写翻译审订)四川民族出版社;《彝语大词典》(副主编、参加收词、注解编写审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彝语四音格词典》(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汉字典》(主编之一)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汉词汇》(主编之一,参加收词、翻译审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汉彝成语小词典》(参加)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彝文检字法》(参加者之一)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合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规范彝文》(合作)《彝语研究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彝语北部方言土语间若干语言对应规律》(合作)《彝缅语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 论文有:《彝缅语清化鼻音、边音的来源》(合作)、《回顾过去,开拓未来》、《彝语盐沅音系》(合作)、《论外来语及语音处理问题》(合作)、《试论彝文的起源、结构、类型及其规范》(合作)、《彝语引号与“”的关系》(合作)、《论彝语词义聚合群》(合作)、《圣乍土语与义诺土语的语音比较》(合作)、《我院彝语文专业教改问题探析》(合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