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邢凯
研究领域----- 汉藏语系历史比较
姓名: 邢凯
来自:中国
出生:1945--
籍贯:云南昆明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64年天津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9月到新疆和田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大专)学习维吾尔语,其间曾参加地区社教队,在洛浦县搞社教。毕业后分配到皮山县,先教小学,后教中学。1975年调回天津教中学。1982年考取武汉华中工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喻世长、梁敏、瞿霭堂、严学宭学习汉藏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汉语音韵学。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了语言研究所举办的“普通语言学研究班”,聆听了众多著名语言学家的讲课,如胡明扬、范继淹、伍铁平、赵世开、石安石、邢福义、詹柏慧、戴庆厦等。1983年跟随梁敏和著名民族语言学家周耀文赴云南调查傣语方言(金平、西双版纳、孟连),重点是孟连傣话。毕业论文题目是:《原始台语k类声母的演变》,1986年获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2月到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到南开大学工作后继续跟随父亲邢公畹教授学习语言理论和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1986年曾在华中工学院参加中国音韵学会第三届汉语音韵学讲习班学习,聆听了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邵荣芬、李新魁、杨耐思、赵诚等的讲课,民族所张均如先生教授语音学。自1986年起先后调查过壮语、傣语、佯僙语、莫语、侗语、水语、毛南语、拉珈语(广西瑶族)以及属于南岛语系的海南回辉话。1999年带领一名博士研究生到云南大理(周诚)调查白语。2000年参加与云南民族学院合作科研项目——拉祜语研究。带领研究生调查了云南新平、金平两县的拉祜语。 邢凯自1987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汉语侗台语比较”,“汉台语关系字研究及原始侗水语构拟”,“侗语、汉语对比语法研究”,“语义学比较法——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的新方法”等四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自从1986年起至今发表了20多篇语言理论,汉语研究和汉藏语系历史比较方面的论文,出版了两本学术著作——《汉语和侗台语研究》、《语义学比较法》。在邢凯的学术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学者是喻世长和邢公畹。喻世长把邢凯引入了汉藏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大门。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听了喻世长《历史比较语言学》(1983华工),和85年为民族所中青年研究人员讲授的《上古音研究》,都做了详细笔记。喻先生还指导他认真阅读了印欧语比较研究的主要经典著作(如梅耶、裴特生),这是以后他写作《历史比较法是建立语言史的有效工具》一文的基础。《壮泰语支历史音变中的j 化、v化和舌尖音化》和《壮泰语支历史音变中的j 化、v化和舌尖音化》两文都是运用这种“最严格的汉藏语系历史比较法”(材料、公式、分类、逻辑推导)进行写作的。虽然没有对原始台语构拟提出新的建议,但却是使用新的材料对其历史演变图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种严格的科学方法得到美国和日本同行的认可。 邢凯最敬佩的汉藏语言学大师是李方桂。他曾细心研读《台语比较手册》。1986年侗水语调查后又广泛搜集材料,按照《手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原始侗水语的构拟。发现黔(侗水)台(壮泰)两语有很多不同特点,构拟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他翻译了[美]艾杰瑞、杨权的论文《词首前置辅音和侗水语声母与声调的历史》一文,找到了新的思路。1995年发表《原始侗水语构拟中的前置辅音假说》,邢氏认为可以使用这个假说。1999年发表的《侗台语族带前置喉塞音的声母》实际是《假说》文的续篇。所谓“前置喉塞音”实际是“前置辅音”的一种,此外侗台语还有带前置鼻冠音以及其他前置辅音。该文以实例说明汉台两语带前置喉塞音的声母,无论在性质、起源和历史演变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有很多细节上的相符,这是很难用语言影响来解释的。影响侗台语历史演变的语音要素还有介音(后置辅音),2000年发表《关于汉语和侗台语的介音问题》。该文从汉语带介音的语词和侗台语对应的关系字出发,参考上古汉语、原始侗台语构拟,推测前上古的语音状况,作出一些猜想。推论出和原始藏缅语一样,原始汉语和侗台语也是一种声母结构复杂,无介音的单元音语。当然题目很大,但论证还嫌薄弱。 1993年邢公畹创立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中的语义学比较法,在形态、音韵两个基本原则之外又提出了第三个基本原则(语义学)。邢凯自1997年开始,协助邢公畹进行语义学比较法的基础论证工作。97年他指出语义学比较法是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的新发展。此后,他从邢氏关于语义学比较法的全部论著中搜寻出305组汉台语深层对应例证(包含585对同源词),从中归纳出16种深层语义对应类型,每类都给予一个严格的科学公式。2001年写成《语义比较法的逻辑基础》一文。邢氏读后称道该文,“写得很好,很干净”。以后还发表了《有关语义学比较法的理论问题》(2002)《关于语义学比较法的讨论》(2003)两文。2004年在孙宏开、丁邦新两位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语义学比较法》,作为该项研究的总结。邢氏生前曾细心审读了书稿,并做了亲笔修改。2003年10月邢凯受丁先生邀请访问香港科技大学,和该校同行们讨论语义学比较法,得到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他在讨论会上的发言,后以《关于语义学比较法》为题发表在《语言科学》杂志(2005)上。邢凯自知,由于时代和天分的关系,自己在学术上起步很晚,尤其是旧学功底很差。要继续这个课题的研究,需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进一步。邢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语义问题上,邢公畹审读《语义学比较法》书稿后批语,书名可改作“语义理论和语义学比较法”。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藏语系历史比较

科研成果: 自从1986年起至今发表了20多篇语言理论,汉语研究和汉藏语系历史比较方面的论文,出版了两本学术著作——《汉语和侗台语研究》、《语义学比较法》。在邢凯的学术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学者是喻世长和邢公畹。喻世长把邢凯引入了汉藏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大门。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听了喻世长《历史比较语言学》(1983华工),和85年为民族所中青年研究人员讲授的《上古音研究》,都做了详细笔记。喻先生还指导他认真阅读了印欧语比较研究的主要经典著作(如梅耶、裴特生),这是以后他写作《历史比较法是建立语言史的有效工具》一文的基础。《壮泰语支历史音变中的j 化、v化和舌尖音化》和《壮泰语支历史音变中的j 化、v化和舌尖音化》两文都是运用这种“最严格的汉藏语系历史比较法”(材料、公式、分类、逻辑推导)进行写作的。虽然没有对原始台语构拟提出新的建议,但却是使用新的材料对其历史演变图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1995年发表《原始侗水语构拟中的前置辅音假说》,邢氏认为可以使用这个假说。1999年发表的《侗台语族带前置喉塞音的声母》实际是《假说》文的续篇。所谓“前置喉塞音”实际是“前置辅音”的一种,此外侗台语还有带前置鼻冠音以及其他前置辅音。该文以实例说明汉台两语带前置喉塞音的声母,无论在性质、起源和历史演变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有很多细节上的相符,这是很难用语言影响来解释的。影响侗台语历史演变的语音要素还有介音(后置辅音),2000年发表《关于汉语和侗台语的介音问题》。2001年写成《语义比较法的逻辑基础》一文。邢氏读后称道该文,“写得很好,很干净”。以后还发表了《有关语义学比较法的理论问题》(2002)《关于语义学比较法的讨论》(2003)两文。2004年在孙宏开、丁邦新两位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语义学比较法》,作为该项研究的总结。邢氏生前曾细心审读了书稿,并做了亲笔修改。2003年10月邢凯受丁先生邀请访问香港科技大学,和该校同行们讨论语义学比较法,得到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他在讨论会上的发言,后以《关于语义学比较法》为题发表在《语言科学》杂志(2005)上。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