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岩温龙
研究领域----- 西双版纳傣语言和傣族文化
姓名: 岩温龙
来自:中国
出生:1962--
籍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职称:副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教授

所在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8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民族语言文学系,任西双版纳傣语言文学教师。1990年获得本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1994年,与他人合著的《傣族情歌选》获得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奖提名奖,被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班主任和院级优秀教师。 岩温龙主要从事西双版纳傣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和傣族文化研究。在教书20年生涯中,为本科生讲授《西双版纳老傣文》、《西双版纳傣语会话》、《西双版纳傣语基础教程》、《西双版纳傣族文学》、《现代西双版纳傣语》、《汉• 傣翻译理论与实践》、《西双版纳傣文文选》、《西双版纳傣族古籍》、《泰语综合》等课程。 在教书20年生涯中,努力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事工作及专长: 西双版纳傣语言和傣族文化

科研成果: 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结合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正式发表了小小说《想入非非》(载《版纳》杂志,1986年,并收录在《西双版纳小说集》傣文版里,1989年)。《阿布鲁瓦斯》(外国故事翻译,陆续发表在1987年的《版纳》杂志上)。《父母思子歌》、《求爱歌》、《求婚歌》、《爱情歌》、《请哥哥去找别的姑娘》、《离别歌》、《告别歌》、《对山歌》、《贺年歌》等9首(载《傣族歌谣集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从傣族现存咒语看巫术观念遗留物的作用》(载《边疆文化论丛》第3辑,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1年)、《傣族黄道吉日图解析》、《谈傣族的命名观》、《论傣族医疗中的咒语》、《漫谈傣族古乐的生命力》;《论傣族“干栏式”竹楼的起源》、《从云南傣族生活事象中看巫术观念的遗留》(陆续发表在1991—1992年泰国《星暹日报》的湄南河畔版上)、《傣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傣族情歌选》(与他人合著,第二作者)、《西双版纳傣族情歌的起源、类型与特点》、《论布朗族“蜂桶鼓舞”的产生及形成》、《傣族儿歌选集》(合著,第一作者),2004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巴虹教授,把此书翻译成泰文);《傣族古籍书目提要》、《傣族文学特点浅析》和《〈粘巴西顿〉年代考》。参与编撰《傣族人口》(负责撰写第八章、第十章)。2004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泰国民间文学及其理论研究》课题,负责撰写《泰国关于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理论研究》;《漫谈“新词术语”的翻译问题》、《漫谈西双版纳傣文的产生与完善》。参与编撰《西双版纳傣语基础教程》(第三编著)。参与编撰《西双版纳傣文图书内容概要》(第二编著)、《傣语形象词语初探》、《西双版纳傣族文学与宗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