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曾晓渝
研究领域----- 汉语音韵学、汉语与侗台语言历史比较、汉语方言学
姓名: 曾晓渝
来自:中国
出生:1955--
籍贯:重庆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所在单位: 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82年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在西南师大获汉语史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在南开大学获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族语文》编辑委员会委员。近二十年来,致力于汉语音韵学、汉语与侗台语言历史比较、汉语方言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其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所指导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中的一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曾应邀赴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

从事工作及专长: 汉语音韵学、汉语与侗台语言历史比较、汉语方言学

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有:《“〈中原雅音〉就是〈中州音韵〉”质疑》载《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汉语水语复音形容词的历史比较研究》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从妙齐提碑文溯缅语声调之源》载《民族语文》2000年第2期;《论水语声母s->h-的历史演变》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论壮傣、侗水语里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载《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见母的上古音值》载《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的分析方法》载《南开语言学刊》第二辑,2003年;《水族文字新探》载《民族语文》2004年第4期;《从年龄差异看现代荔波话音变的成因》载《语言科学》2005年第4期;《论三江侗语里的中古汉语借词》载《民族语文》2006年第4期;《广西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载《方言》2006年第4期;《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载《中国语文》2007年第1期。主要专著有:《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重庆出版社1994),《汉水词典》(与姚福祥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重庆方言词解》(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语音历史探索》(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汉语水语关系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