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张怡荪
研究领域----- 藏学、语言文字学
姓名: 张怡荪
来自:中国
出生:1893——1983
籍贯:四川省蓬安县金溪乡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四川大学中文系

个人基本信息: 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执教,任讲师、教授、系主任。20年代在成都创办西陲文化院。40年代任西康省通志馆总撰。50年代初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兼该校文科研究所所长,并受命继续主编《藏汉大辞典》。 1922年他写成数万字的《老子》论文,深得梁启超赞许,为之题识在《晨报》上全文发表。1928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研究西藏文化。对匈牙利人亚历山大•乔玛•居鲁斯1834年编的《藏英词典》、德国人耶司克1881年编的《藏英词典》以及印度人萨罗特•旃陀罗•达斯1902年编的附有部分梵文对译的《藏英词典》等辞书尤感兴趣,并做了细心的研究。对这几部词书都出自外国人之手而感慨万端。他认为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学者应该对藏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他矢志编一部藏汉大词典,以沟通汉藏文化。 1937年编成《藏汉集论词汇》。紧接着又编成《汉藏语汇》。这是以汉字笔划为序排列的汉藏对照辞书。其后,又根据国内资料,如《四体清文鉴》、《四体合璧文鉴》、《五体清文鉴》、《五译集要》、《同文韵统》、《西域同文志》、《密宗五百佛像考》、《贤劫千佛名》等书,于1939年编成《藏汉译名大词典》,全书共收词目36000余条。后又从《杂集论》、《瑜珈师地论》、《俱舍论》等藏汉译本佛书里收集词汇、短语,并参考国外资料和词典,于1945年汇编为一部《藏汉大词典资料本》,分装十大册。这是当时全国藏汉辞书中资料最丰富的一部稿本。 50年代他除了在四川大学从事教研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在辞书编撰工作上。聘请大法师隆莲等人来合作,1958年还率词典组同志前往拉萨收集资料。1985年《藏汉大辞典》得以出版。该辞典收词目56000多条,其中百科的综合性词目16000多条,除历史、文学、人物传记之外,还包括历法、藏医、藏药、因明及藏文原著的集类学、因类学和心理学。佛学词汇在古今文献里使用广泛,这部词典把它作为百科词汇重点,同义异名的藻饰词是藏语的一大特点,收集亦多。清代噶厦、益仓所存公文档案和官厅术语也酌量选收,立目加注,此外,藏区风俗习惯、手工生产、服饰用具、工艺建筑、赋税差徭、租赁借贷等各行词语,虽只流行于口头,不见诸经传,也从民间采录,收入辞典。

从事工作及专长: 藏学、语言文字学

科研成果: 1922年他写成数万字的《老子》论文,深得梁启超赞许,为之题识在《晨报》上全文发表。1937年编成《藏汉集论词汇》。紧接着又编成《汉藏语汇》。这是以汉字笔划为序排列的汉藏对照辞书。其后,又根据国内资料,如《四体清文鉴》、《四体合璧文鉴》、《五体清文鉴》、《五译集要》、《同文韵统》、《西域同文志》、《密宗五百佛像考》、《贤劫千佛名》等书,于1939年编成《藏汉译名大词典》,全书共收词目36000余条。后又从《杂集论》、《瑜珈师地论》、《俱舍论》等藏汉译本佛书里收集词汇、短语,并参考国外资料和词典,于1945年汇编为一部《藏汉大词典资料本》,分装十大册。这是当时全国藏汉辞书中资料最丰富的一部稿本。1985年《藏汉大辞典》得以出版。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