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张永祥
研究领域----- 苗语
姓名: 张永祥
来自:中国
出生:1926-
籍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凯棠乡白水村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

所在单位: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45考取了国立贵州大学文理学院社会历史学系,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回家,在本乡的凯棠小学和台江县立初中任教。1946年8月,得到鈩山县(即今凯里市)教育基金的资助进了国立贵州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本科学习,1950年7月毕业,分配到都匀光署农林科任工作员。1951年2月调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参加第一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苗语教学工作。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享受国务院办法的政府津贴。 其间,1952年底至1964年。在民语系担任黔东苗语教学工作,在马学良教授的指导下,首次用拉丁字母符号来拼写苗语,编写《黔东苗语》讲义,给黔东苗语班的汉族学生讲授《黔东苗语》课。随后,带领学生去贵州凯里苗区实习,学习苗语,向民间艺人搜集、记录苗族民间故事和诗歌。1955年8月,带领另一个黔东苗语班的汉族学生去贵州凯里苗区实习。1956年被评为讲师,同年适逢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组织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参加了马学良教授领导的第二工作队,深入贵州及全国各苗族地区普查苗语,并任第一小组组长,负责黔东南苗语调查工作,为工作队编写《苗语调查报告》和创制苗文提供了翔实的语言资料。同年10月,参加了在贵阳召开的全国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1957年苗文方案报经了中央民委正式批准试验推行。1958年,在民语系接任苗瑶语教研组组长之后,开始使用苗文来编写《黔东苗语文》讲义,连续给两个黔东苗语班的苗族学生讲授苗文。1981年苗语专业恢复招生,为新招的黔东苗语大专班重新编写了《黔东苗语课本》、《汉苗翻译》、《苗语语法》和《苗汉语比较》等教材讲义。从1985年起,苗语专业在中央民族学院正式获得了硕士授予权之后,先后五次招收了多名苗族硕士研究生,直到1998年11月退休后停止招生。 张永祥在中央民族学院长期潜心于苗语教学工作,为民族的文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苗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1981年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1988年由国家民委推荐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理事。

从事工作及专长: 苗语

科研成果: 在苗语科研方面,已刊布的专著有:(1)《苗汉词典》(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1992年荣获国家民委首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二等奖;(2)《中华文化通志·苗族文化志》(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3)《苗瑶语方言词汇集》(合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出版。已发表的论文有:《苗汉构词法初步比较》、《从语法看苗语和汉语的密切关系》、《黔东苗语的量名结构》等十余篇。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