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郑国乔
研究领域----- 侗族语言文学
姓名: 郑国乔
来自:中国
出生:1927--
籍贯:浙江嘉兴县
职称:副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副教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

个人基本信息: 1951年从复旦大学应召入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布依语。1953年毕业留校,从事侗族语言文学的教研工作,也涉及仫佬语和毛南语的研究。他是中国较早开展侗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者之一。早在1953年他就与侗族杨权、龙明耀合作,根据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的侗话设计了拉丁符号,编写侗语课本,培养了第一批侗语专业大学生。1956年投入普查侗语和设计侗文方案的工作,并到标准音点深入调查,为侗文的创立和推行作准备。还跟第一工作对副队长王均先生调查了仫佬语和毛南语,并写出毛南语简志送审稿。70年代初至80年代,在中央民族学院文物室从事民族文物工作,参与筹备编写侗族文学史的工作,投入侗族古籍整理,与杨权合作整理了侗族史诗《起源之歌》。这书凝聚着作者数十年来从事侗族文学工作的心得。1982年恢复推行侗文以来,他对现代汉语借词主张按当地话拼写,暂不强调标准语的办法。方言词作为丰富词汇的手段可以吸收到标准语中来。1984年以来,先后在中央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广西壮文学校讲授壮侗语族语言概况、现代侗语语音、侗语方言比较、语言学概论、汉语音韵常识以及无传统文字民族的古籍整理和侗族文学等课程。

从事工作及专长: 侗族语言文学

科研成果: 他的《侗语声调》、《壮侗语族语言概况》、《侗语方言比较》等论文和教材,是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经验总结。他认为,侗语语音的发展深受汉语的影响,其发展趋向与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演变极其相似。认为,古侗水语可能有过浊、次浊、清三套声母,现代侗语已大部分合为一套,只有擦音还有清浊之分。长短元音对立将逐渐消失,入声韵已见归入舒声韵的端倪。古壮侗语声调曾普遍发生了阴调和阳调的分化,而侗语的阴调又因声母的送气与否发生了全阴调与次阴调分裂的第二次分化。对壮侗语的送气塞音声母看法是,古壮侗语原来没有送气塞音,侗水语支的送气塞音可能是从壮侗母语分化出来后由复辅音发展而来,并加以论证。从亲属语言的比较中,他推断现代侗水语塞音的送气成分是由辅音的后响音演变来的。他对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提出应增加一个土语。该土语的最重要特点是有浊塞音声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