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陈士林
研究领域----- 彝族、土家族语言
姓名: 陈士林
来自:中国
出生:1916—1992
籍贯:湖南省石门县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教授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1935至193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迁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学习,1939年至1941年在昆明数所中学任教,1942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任教员、助教,1946年至195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其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继续深造,获硕士学位。1951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后兼任西南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教授,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2年4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76岁。 陈士林自幼喜好诗词和新文艺,上中学时所写文章便在校内外屡获奖励,1933年就已兼任汉口《大同时报》文艺版编辑,在大学时期,经过刻苦研读打下了深厚的古汉语和语言文字学的功底。早在40年代即师从魏建功、罗常培、唐兰、王力等语言学大师治文字学、语言学、训诂学和文献考据学,并且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即开始学习云南彝语,调查当地方言。罗常培在评价陈士林1939年所写论文《洱海沿岸四县方言调查》说,它“最大的发现是邓川入声的调查虽然极近阳平,却自成一个独立的音位”,对他精微的辨音能力评价很高。他在读研究生时也同时发表了多篇论文,显示了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的造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士林长期从事于彝族、土家族语言的调查研究,特别在彝语文研究,拼音彝文方案的设计、实验、创造,凉山彝文规范、应用等方面投入了毕生精力,为国家做出了显著贡献。他长年奔赴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民族语珍贵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包括民族的语言、语音、文字,诗歌、经文、历史资料 、民间故事、传说和格言谚语、民歌等)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彝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创获。 早在50年代初期,他领导设计了新彝文实验方案并积极参加实验推行工作,1976年参加彝文规范工作,对原有彝文的起源、历史沿革、基本笔画、形体结构和部首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肯定原有彝文是音节文字,为规范彝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总结出规范彝文实践的成功在于民族形式、教育原则和表音功能的三结合,为规范彝文写了多篇论著。他牵头先后和同志们共同完成了《彝汉词汇》和《汉彝词典》(增定本)编纂的工作,为此他还发明了《彝文检字法》,为彝族地区群众的彝语文教学、翻译和科研,首次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受到广大彝族群众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陈士林在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对彝语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写有多篇著述。在所著《彝语概况》中对彝语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详尽的介绍,对所著《彝语语言学讲话》中总结了长期从事彝语研究的经验,对彝语的特点进行了阐发。在《规范彝文的实践效果和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总结了从事彝文工作方面多年的经验体会和教训。《彝语简志》是他执笔编著的一部全面系统深入介绍彝语文的专著,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他对彝语文研究的独到见解。陈士林还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中层干部做了“翻译与语言”、“论彝族的语言文字—兼论彝族族源问题”等系列讲座,能结合实际,联系工作,讲得具体生动。 陈士林在研究实践中还善于把民族语和汉语研究、古文献研究和现代民族语相结合,形成《新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在《彝语简志》的概论部分里,他指出:彝族、彝语皆得名于其自称,而以《汉书。地理志》和《广雅疏证》、《玉篇》中的说解为证.他在深入研究探讨中获得了一批有科研价值的成果如:发现彝语元音的松紧对立;辅音包孕元音构成的无缓和音节;表意重音的音位价值;量词修饰名词的定指结构;表示自动态、使动态的辅音清浊交替规律;双音格和四音格联绵词及其结构类型;确定彝语 、土家语三十多个方言土语的音位系统和语法系统;发现大小凉山部分地区存在一种特殊的“舒唇元音”等。他利用彝语原有的词素和构词手段创造或者仿造新词术语。许多新词术语已经进入彝语词汇体系。 陈士林还对彝文的起源、彝文和汉文的历史渊源进行有益的探索,进一步证明历史上彝汉文化交流和团结互助的亲密关系,发现原有彝文体系大量借用六国系古汉文特别是借用货币文字。他运用民族学、考古学结合彝族史研究彝语发展史,进而探索族源问题。他是凉山彝族“东来说”的主张者,他指出彝族先代可能是楚人的一部分,著有专题论文《彝楚历史关系述略—凉山彝族东来说》。在研究民族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在《彝族语言学讲话》中指出:要依靠广大语言研究工作者深入汉语和几十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广阔领域中去占有材料,在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正确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他还参与审定了多部民族语的简志和双语对照的词典,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研究彝语文的重要论文如:《凉山彝语的使动范畴》、《彝文研究的基础和前景》、《论彝文规范方案》、《彝语序数表示法简论》、《试论彝文的起源、类型和造字法原则问题》,为彝语学研究开创了良好开端,也为今后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彝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士林学识渊博,终身勤奋,学术上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工作中尊重和团结民族同志,他的研究成果总是和民族同志共享。他彝汉兼精,造诣很深,能用彝语讲课做报告,也能用彝语思维、发现和思考问题,他主张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他培养了许多民族语文研究人才和研究生,他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有成就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专家。

从事工作及专长: 彝族、土家族语言

科研成果: 《彝汉词汇》和《汉彝词典》(增定本)、《彝文检字法》、《彝语概况》、《彝语语言学讲话》、《规范彝文的实践效果和有关的几个问题》、《彝语简志》、《新训诂学》、《彝楚历史关系述略—凉山彝族东来说》、《凉山彝语的使动范畴》、《彝文研究的基础和前景》、《论彝文规范方案》、《彝语序数表示法简论》、《试论彝文的起源、类型和造字法原则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