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陈宗振
研究领域----- 维吾尔语、西部裕固语、古代突厥文献及文献语言、语言与民族历史文化
姓名: 陈宗振
来自:中国
出生:1928--
籍贯:江苏南京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个人基本信息: 1955年10月至1961年4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从事维吾尔语和裕固语调查研究,并参加维吾尔新文字方案、正字法的设计制定工作;1961年4月至1979年4月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1973年以后改为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事维吾尔文字改革有关的学术研究和新文字推行工作所需的维吾尔新文字教材、词典的编写工作,在此期间,曾参加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古突厥语班的教材《古代突厥文献选读》的编写工作;1979年5月至1988年12月,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研究室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从事维吾尔语、西部裕固语、塔塔尔语等突厥语族语言研究。退休后仍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并发表著作,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邀研究员、客座教授,讲授“突厥语概论”、“维吾尔语方言调查研究”、“西部裕固语”、“《突厥语词典》研究”、“《福乐智慧》研究”等课程。

从事工作及专长: 维吾尔语、西部裕固语、古代突厥文献及文献语言、语言与民族历史文化

科研成果: 主要专著有:《西部裕固语研究》(2004)、《西部裕固语简志》(与雷选春合作,1985)、《塔塔尔语简志》(与伊里千合作,1986)、《中国突厥语族语言词汇集》(集体项目,1990)。主要论文有:(1)关于维吾尔语的:《关于维吾尔语中的早期汉语借词的探讨》(1982)、《维吾尔语且末话的方言词》(1985)、《现代维吾尔语词根的语音变异及同根异形词》(1992);(2)关于西部裕固语的:《论西部裕固语的带擦元音》(1986)、《西部裕固语中的早期汉语借词》(1985)、《西部裕固语系动词的口气》(1998);(3)关于古代突厥文献及文献语言的:《〈突厥语词典〉中的谚语》(1980)、《回鹘医书摘译》(1984)、《〈汉回合璧〉研究》(1989)、《古突厥语的 与“瓯脱”》(1989)、《古代突厥文献中的及其演变》(1991)、《〈突厥语词典〉中保留在西部裕固语里的一些古老词语》(1992)、《再论〈突厥语词典〉中保留在西部裕固语里的一些古老词语》(1993)、《〈福乐智慧〉中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及其对维吾尔语文的影响》(1997)、《试论古代突厥文献语言的ärinč以及ol和turur》(2000)、《试论中古突厥语的turur在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变体》(2000)、《关于〈高昌馆杂字〉标音问题的探讨》(2003);(4)关于语言与民族历史文化的:《裕固族中的萨满——祀公子》(1985)、《裕固族民歌格律》(1986)、《裕固族民间文学》(1987)、《关于裕固族族称及语言名称》(1990)、《试释裕固族宗教和婚丧习俗的某些用语——裕固族习俗用语纵谈》(1994)、《试释西部裕固语中关于服饰的某些词语》(1998)、《我国突厥语的“父母兄姊”等称谓及其演变》(1996)、《关于“混合语”之我见》(1997)、《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2001)。参加编写的重要集体著作有:《大百科全书•民族》(1986)、《大百科全书•语言》(1988)、《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民族词典》(1987)、《中华文明史》(第五卷1992,第七卷1994)、《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1990)、《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1998)、《新疆通志•第76卷•语言文字志》(2000)、《中国民族语文工作》(2005)、《维汉大词典》(2006)、《中国的语言》(2007),等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