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符昌忠
研究领域----- 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侗台语族语言文化
姓名: 符昌忠
来自:中国
出生:1963--
籍贯:海南省东方市
职称:研究员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研究员

所在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

个人基本信息: 凭兴趣已从事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二十几年,1996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师从欧阳觉亚教授等民族研究所的老师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96年和2008年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南谟语调查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还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经常深入海南、广东民族地区实地调查收集有关民族语言的语料,在侗台语族黎语支语言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出版了第一部有关哥隆语(村语)的研究专著《海南村话》,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介绍如下: 科研工作业绩:1996年6月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基金项目 “海南谟语调查研究” (青年项目)立项,同年公开出版研究成果《海南村话》(专著)。1998年12月、2002年12月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村汉词典》编撰”和“标语深入调查研究”,2001年8月“《村汉词典》编撰”课题完成研究计划,申请结项获得批准。该研究成果《哥隆(村)汉词典》已列入由孙宏开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词典系列丛书”准备出版。2005年5月以主要研究人员的身份(排名第二)参加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基金项目“标语研究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获得立项。2006年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基金项目“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007年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岭南古百越族的后裔新发现——广东唯一土著民族:标语族群语言文化研究”立项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粤琼濒危民族语言个案研究” (创新团队项目)立项。2008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基金项目“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获得立项。上述研究项目已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将陆续公布有关研究成果。

从事工作及专长: 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侗台语族语言文化

科研成果: 已出版著作:《海南村话》,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11月;《来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4月。 已发表论文:《来语的系属问题》、《来语概况》、《来语声调系统及其演变》(合著)、《村语数词的历史层次》、《哥隆语概况》(上、下)、《哥隆语与黎语亲属称谓差异的文化背景》、 《村语动词的虚化和体标记》、《村语中的若干粤语关系词》、《黎语坡春话概况》、《村语中的汉语借词》、《村语与黎语词汇差异成因初探》、《海南村语的连读变调规律》、《儋州方言中的侗台语词》、《村语汉语借词及其对村语词汇的影响》、《村语词语重叠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村语与黎语声调比较》、《汉语判断词“是”对村语判断式的影响》、《村语的代词》、《村语形补词组析》、《谟语、谟语族群与熟黎》、《村语的数词》、《村话亲属称谓、《村语与汉语的定语比较》、《村话修饰语探微》、《村话数量词组及其组合规律》、《村话构词特点初探》。

学者风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