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学者
盖兴之
研究领域----- 少数民族语言
姓名: 盖兴之
来自:中国
出生:1933--
籍贯:济南市
职称:教授
地址:
主页:
电话:
邮箱:
头衔: 教授、研究生导师

所在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

个人基本信息: 1956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专业毕业后,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云南省民族识别调查,参加了傈僳族文字的创制和推行,并于1984年帮助基诺族人民设计了基诺语拼音字母。长期从事藏缅语言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史、翻译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多次承担关于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双语教育、三语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史的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在民族语文教学工作中主讲了研究生课程《语言调查的理论和实践》、《藏缅语言概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与民族学研究》、《双语教育原理》、《纳西族语言文学》(合作),本科课程《傈僳族文字概论》、《傈僳语词汇学》、《现代傈僳语》、《傈汉语法比较》、《傈汉翻译理论》、《傈僳语文学作品选》等。同时编写了这些课程的教材。

从事工作及专长: 少数民族语言

科研成果: 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工作中,先后出版了《基诺语简志》、《傈僳语简志》、《云南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双语教育原理》、《双语教育原理》(增订本)、《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民族语言文化论集》、《拉祜族教育史》等10部。发表了论文《汉藏语言系属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试论缅彝语言的谱系分类》、《缅彝语支初探》、《纳西语在藏缅语言中的地位》(合作)、《藏缅语言的松紧元音》、《彝语支语言的小舌音》、《基诺语句子的语气》、《基诺语实词的形态变化》、《中介语与底层研究的关系》、《中国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研究》、《云南双语地区汉语中介语发展研究》、《堂郎语:一个在和谐语言生活中发展的语言》、《傈僳语词汇研究》、《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谈谈新老傈僳文》、《语言与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民族识别中的语言学问题》、《云南少数民族父子连名制新探》、《纳西语言中的多元文化现象》、《试论纳西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基诺族民间文学》、《基诺族民歌格律》、《基诺族诗歌浅析》、《浅议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谈谈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翻译》、《傈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浅谈傈汉翻译中的语言形象问题》、《语言对比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双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三语教育浅说》、《浅论三语教育研究》、《瑶汉双语教学研究》、《纳汉双语教学研究》、《傈僳族竹书文字研究•序》、《峡谷风情录•序》等约60来篇。此外还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和散文写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云南文艺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整理翻译的傈僳族、基诺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与人合作整理出版了傈僳族长诗《温泉恋歌》、《傈僳族谚语》,撰写了多篇民间文学研究的论文。还先后出版了儿童文学《神奇的大峡谷》、民俗文化《峡谷风情录》,发表了散文《神秘的茶山》、《奴隶的传家宝》、《怒江的溜索和桥》等。 论著《基诺语简志》、《傈僳语简志》和其他语言简志一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国家民委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参编的《藏缅语族语言词汇》获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获国家民委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双语教育原理》、《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先后获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优秀著作一等奖。论文《傈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教材《傈汉翻译理论》获云南省198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长诗《温泉恋歌》获云南省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全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三等奖。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E-mail:zgmz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