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系
个人基本信息:
1949—195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转至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专业,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耿世民毕生献身于民族语文的教学与研究事业,于1953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开授《哈萨克语》、《现代哈萨克语语法》等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1956-1958年前苏联专家 E. 捷尼舍夫(Tenishev)受聘来中央民族学院突厥语研究班讲课时,担任助手,并承担该班的部分教学任务。1976年受新疆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委托,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古代突厥-回鹘语班,担任主要教学任务,并编著了我国第一套系统的古代突厥-回鹘语教材(共八册,包括《古代突厥文碑铭选读》一册、《古代突厥-回鹘文献选读》二册、《黑汗王朝时期文献选读》三册、《总词汇》一册、《古代突厥-回鹘语文献语法》一册)。这个班的开办和系列教材的编写,对于我国古代突厥-回鹘语文学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其中有的人已成为有成就的教授、专家。1985年起招收古代突厥-回鹘文献研究方面的硕土研究生,1993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
1952年曾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调查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1955年以后三次参加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于1956年记录了阿勒泰地区的一小部分蒙古人所操的图瓦语。此后多次前往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调查研究古代文献及维吾尔、哈萨克、裕固、撒拉等语言。耿世民除精通和通晓维吾尔、哈萨克、土耳其等多种古、今突厥语言外,还通晓英、俄、法、德、日等外语。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主要研究现代哈萨克语与古代突厥-回鹘语;70年代后期以来是以古代突厥-回鹘语文学(philology)为主,兼顾新疆古代语文、历史、文化和宗教。此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著名突厥学、中亚学、东方学、宗教学中心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历时较长的出国讲学研究有三次:1981—1983年在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1987年在波恩大学,1991—1992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并多次出席国际上有关突厥学、中亚学、阿尔泰学、东方学、考古学、摩尼教、景教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的学术研讨会。
世界公认的古代突厥语文学奠基人、国际乌拉尔-阿尔泰学会主席冯•加班(A. von Gabain, 汉名葛玛丽)教授在评价耿世民时说:“现在我们的中国同行也在研究中亚和古代维吾尔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耿世民教授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家philologe’。在此较短的时间内他发表了众多的有关中亚突厥-回鹘(古代维吾尔)语文献、佛教和摩尼教以及现代哈萨克语方面的论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关于中亚和古代突厥语文的知识。我们衷心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行取得更大的成果并继续和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欧洲《中亚学报Central Asiatic Journal》1989年卷33)。由于个人在古代突厥语文献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德国洪堡基金会(Humbodt-Stiftung)1992年授予个耿世民“国际知名学者奖”。
世界阿尔泰学最高学术机构国际阿尔泰学常设会议2000年在比利时彼特斯海姆举行的第43届年会上一致通过决议,将该年度世界阿尔泰学界的最高奖项的PIAC金质奖章授予耿世民,以表彰他在阿尔泰学、突厥语言学,尤其是古代维吾尔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是唯一中国学者获此项奖项。这两项大奖标志着耿世民的学术成就已获得国际学界的承认,从而为我国阿尔泰学、突厥学、维吾尔学,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2000年10月20日,土耳其共和国阿塔土尔克文化语言历史最高研究院语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选举耿世民为该语言研究院荣誉院士,以表彰他在突厥语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耿世民曾历任教研室主任,院、系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民委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阿尔泰语言研究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历届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会、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阿尔泰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新疆通史》编委、土耳其大型丛书《突厥民族》编委、国际摩尼教研究会名誉顾问,美国哈佛大学《突厥学报》顾问,土耳其《突厥语研究》、《现代突厥语研究》顾问等。
从事工作及专长:
古突厥语
科研成果:
出版的专著有:《<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古代维吾尔史诗研究》(维吾尔文版与吐尔逊•阿尤甫合作,哈萨克文版与马坎合作)、《古代维吾尔诗歌选》、《维吾尔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主编,合著)、《哈萨克语简志》(合著)、《现代哈萨克语语法》、《敦煌突厥回鹘文书导论》、《现代哈萨克语》(哈萨克文,合著)、《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语言研究》(合著)、《弥勒会见记研究》(两卷)、《一种古代维吾尔语佛教启示录研究》、《中亚文明史》第四卷,《高昌回鹘王国》一章)、《突厥语文学基础》第三卷)《突厥汗国》)、《新疆文史论集》、《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维吾尔与哈萨克语文学论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新疆历史与文化概论》、《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古代维吾尔文献教程》。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请为该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撰写了《高昌王国》一章;受国际东方学协会之约请为该会主编的《突厥语文学基础》第三卷撰写了《突厥汗国》一章;用中文、维吾尔文及英、法、德、日等文字发表《回鹘文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研究》、《回鹘文(俱舍论)残卷研究》、《试论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和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等论文160多篇。另外首次直接从原文翻译出版了古代突厥文突厥汗国碑铭、回鹘汗国碑铭以及十一世纪维吾尔著名学者尤素甫• 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翻译出版了世界著名学者用法、德、英、日、俄撰写的《高地亚洲》([法]伯希和)、《中亚简史》([苏]巴尔托里德)、《古代突厥语法》([德]葛玛丽)、《西域文化史》([日]羽田亨)等名著17部和文章多篇。先后有6部(篇)论著获得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和北京市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其中《大唐西域记校注》(合著)一书除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等数项一等奖外,还获得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论文集《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学者风采: